欢迎访问文稿网!

英汉句法的对比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英汉句法的对比

    3.2 英汉句法的对比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英语句子重形合(Hypotaxis),即主要通过语言的语法关系表达意思;汉语句子重意合(Parataxis),即主要通过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表达意思。因此,英语句子的结构要比汉语句子的结构复杂的多。不同点主要表现为英语强调句法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汉语句法结构则是外形松散而内含逻辑关系。具体来说,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型、句序和英语中非人称句式分析上。

    3.2.1 句型结构的差异

    从整体看,英语句子结构紧凑、严密,各部分通过连词、介词、代词、非限定形式等有机的衔接成一个整体;汉语句子结构松散,少用虚词,主要以意驭形,各部分的逻辑关系由意义暗示。在翻译时,我们应注意形合法与意合法之间的转换。分析汉语句子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化隐含为明示,使用适当的连词而构成形合句。英汉语句型可以分类如下:

    (1)从句子的语气来看,英汉语句型基本相同,都可划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四种基本句型

    例31.陈述句:The police caught a chief.

    译文 警察抓住了小偷。

    例32.疑问句:Who are you?

    译文 你是谁?

    例33.祈使句:Please keep secret!

    译文 请保密!

    例34.感叹句:Beautiful! Great!

    译文 美极了!棒极了!

    (2)从句子形态来看,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无形态变化

    英语形态丰富,英语有各种语法意义不同类的语素和功能词,如名词有人称、数、格的变化;动词有人称、时态、情态、语气和非谓语动词的变化;形容词和副词有级的变化;代词有人称和格的变化。这些变化再加上完备的句法使英语受严格的规则制约。

    例35.I gave him a book.

    译文 我给他一本书。

    例36.He has given me two books.

    译文 他已给我两本书。

    例37.His father often gives him books.

    译文 他爸爸常常给他一些书。

    在这些句子中,因为 “他”和“我”作的成分不同,用的形式也不同。作主语时用主格he和I;作宾语时用宾格him和me;作定语时用所有格his和my。book(书)也有单复数变化。动词give(给)也要用不同形式来表示现在、过去或已完成的行为。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一般要借助词语、语序、隐含意义或其他方法分别表达语法意义,汉语在表示动作和事物关系上几乎全依赖意合。例如上面三个句子中,汉语“我”和“他”没有形式变化,可以表示主格、宾格和所有格;“书”没有形式变化,可以表示单复数;动词“给”也没有形式变化,可以表示现在、过去或已完成的行为。汉语中数量助词(们)、动态助词(着、了、过)与结构助词(的、地、得)等用法类似英语的形态变化。但这些成分的使用在汉语里常常缺乏普遍性:有的场合一定要用,有的场合可用可不用,有的场合甚至不能用。英语形态变化的使用却有严格的规则,往往带有强制性。例如,汉语可以说“学生们”,但说“两个学生”,却不需要加“们”,而英语中的students却要加-s。这些变化往往是我们英汉互译中需要注意的。

    (3)从句子的结构来看,英汉语都有简单句和复杂句

    英汉语都有简单句和复合句,但英语的句型要比汉语的复杂很多。英语句子有一定的框架,句子的主谓结构是全句的出发点,其他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决定,修饰、限制、补充等附加成分借助各种关联词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型结构。而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区别,汉语句子在表达一些复杂意思时,一般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形成连贯铺陈之势的线型结构。所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首先要根据句型结构特点,理清其主干与旁支,领悟其确切含义,其次根据汉语句型结构特点,把树型结构的英语原文转换成线型结构的汉语译文。

    例38.Accomplishment is often deceptive because we don’t see the pain and perseverance that produced it. So we may credit the achiever with brains, brown or lucky break and let ourselves off the hook because we fall short in all three.

    译文 成就常常使人产生错觉,使人只看到功成名就,却看不到成就的来之不易和为之所付出的艰辛困苦;总以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人家身体棒、脑子灵、运气好,从而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说自己没有获得成功是因为自己不具备上述这三条。(这两句话都是英语里典型的主从复合句,是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第一句中的because 从句带有一个由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第二句主句中有一个动词搭配词组:credit…with,认为……有……。按照线型铺开的翻译法译成)

    (4)从句子的语态来看,英汉语都包含主动句和被动句

    汉语多主动句,英语多被动句。同为被动句,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被动句的场合不完全一致。英语语法十分严谨,一个句子必须有主语,但汉语则不然,不用主语是经常见到的,是否用被动句成为一种选择,而且汉语的被动句不一定要用“被”字。

    例39.The application has been improved. A number of new features have been added and a number of bugs have been fixed.

    译文 已改进了该应用程序,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同时也纠正了一些错误。

    本句用了三个被动结构,如果要用主动语态的话,就很难找到三个动作的实施者,而且科技文章要尽量减少主观色彩,引进主语反而会增加主观色彩,所以用被动语态。但如上汉语译成主动语态时不一定要用主语。

    例40.The procedure is perform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in an outpatient facility.

    译文1 这种手术只需局部麻醉,在门诊部就可以做。(这句可以译成无被动形式标识的被动句)

    译文2 可在局部麻醉情况下,在门诊部施行手术。(也可译成无主语的主动句)

    例41.The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ut with little elegance to speak of.

    译文 这篇文章被译成英语后失去了不少文采。(这句译文就不如去掉“被”字。即便是使用被动语态的标识词,也不一定要用“被”。汉语中还有“受、遭、为”等都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译者要灵活运用)

    3.2.2 句序的差异

    句序是指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顺序。英汉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所以它们的先后位置也不完全一样。英汉语句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英汉语复合句中按时间逻辑关系叙述的顺序。

    (1)时间顺序

    英语复合句中的时间状语从句叙述顺序灵活,可以放在主句前面或后面;汉语的同类分句则通常按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列。

    例42.Five months have passed since I met him last. (or: Since I met him last,five months have passed.)

    译文 自上次遇见他以来,五个月过去了。

    例43.He drove home from Xinjiang where he had been spending his vacation the day after he got a phone saying that his father was ill.

    译文 他本来正在新疆休假,接到家里父亲生病的电话,第二天就开车回家了。

    (2)逻辑顺序

    在表示因果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表示原因和条件的从句叙述顺序灵活,可放在主句之前或之后,而汉语中多为前置。在表示目的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一般放在主句后,汉语的两个分句排列顺序与之相同,但有时为了强调目的,汉语句子有时将表示目的的分句提前。

    例44.As he has been busy, he hasn’t written to his girlfriend for a long time.(前置)

        He hasn’t written to his girlfriend for a long time as he has been busy.(后置)

    译文 因为他一直很忙,所以很长时间没有给女朋友写信了。(前置)

    例45.If I had not arrived, he would have been caught.(前置)

        He would have been caught if I had not arrived.(后置)

    译文 要不是我到了,他就被抓了。

    例46.I slept very late so as to finish my homework.

    译文1 我睡得很晚,以便能完成作业。

    译文2 为了完成作业,我睡得很晚。

    3.2.3 英语非人称句式分析

    (1)无生命词语做主语(inanimate subject)

    即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做主语时,使用本来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做谓语即谓语,常用“有生命动词”(animate verb),表示人或社会团体的动作或行为的句式,往往具有拟人的修辞特色。英语的这种句式比汉语更为常见,使用更广。而汉语的“有生命动词”一般只能与人或社团名称搭配,当然,汉语有时也用拟人法来描述抽象的概念或无生命的事物,常见于形象的比喻或轻松的文体中。

    例47.May is a boy with a fishing rod walking to the pond on Saturday morning,and young sweethearts strolling along the pond on Saturday night.(以无生命的事物拟人)

    译文 五月是一个手持钓鱼竿在周末早晨走向池塘的男孩,也是周末晚上沿池塘漫步的情侣。

    例48.At last the bee felt sufficiently confident to attempt a trial flight.(以动物拟人)

    译文 终于,蜜蜂觉得有充分信心可以作一次试飞了。

    例49.A lie can travel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shoes.(以抽象概念拟人)

    译文 真理在穿鞋子时,谎言可能走半个世界。

    (2)非人称代词it做主语

    英语里,当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动名词短语或从句作主语时,常常把非人称代词it(先行词)摆在主语位置上作形式主语(语法主语),而将真正的主语(逻辑主语)放在句子的后面,这样做,通常是为了使句子平衡。汉语表达则常常以具体的动作者(或隐含)来开始。

    例50.It would be good if I could get a chance to go abroad.

    译文 我要是能有机会出国就好了。(人称)

    例51.It is in the hour of trial that a man finds his true profession. (B.Shaw)

    译文 人总是在面临考验的关头,才发现自己真正的专长。

    (3)there be + 主语

    这种句型表示“存在”的概念,具有明显的物称倾向,there be 和 there + 不及物动词,其后面的名词即是该类句子的主语,一般带有地点状语或时间状语,汉语表达同样的意思往往直接用人、事情做主语,或用无主句。

    例52.There are about 10,000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

    译文 我们大学大约有一万学生。

    例53.There stood a man in uniform.

    译文 那里站着一个穿制服的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