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关于禅宗思想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禅宗思想

    第四节 关于禅宗思想

    前述,胡适分禅宗为楞伽和般若二宗,指出:“达摩一宗亦是一种过度时期的禅”,“当时名为楞伽宗”。(34)此说虽为一家之言而有待进一步论证,但亦与汤用彤“语气似婆罗门外道”之说大体相合,于有意无意之间,标示出禅宗与达摩思想理路之不同;禅宗思想的发展自有其文化历史的路径。所有这些无疑与客观实际相符,并起到了开启将来的作用。他还分禅为印度禅与中国禅,强调“至唐之慧能、道一才可说是中国禅。中国禅之中,道家自然主义的成分最多”,显然道出了禅学的精微。达摩与慧能禅学相去之远,于此可见一斑。

    胡适强调:“常言以为达摩未来中国之前,中国没有禅学,也是错误。”“自后汉末至三国已有许多书谈到学禅的方法,可见中国从2世纪就有了禅学的萌芽”,并举出了晋代(2世纪晚期)安世高译的《道地经》、《大安般经》,之冢译的《小道地经》,3世纪(284年)竺法护所译大著《修行道地经》等禅学著作实例。至晋末,公元404年前后,鸠摩罗什又译出大批佛典,亦不乏谈禅之作。在南方,公元410年前,佛陀跋陀罗便翻译了神会以菩提达摩取代达摩多罗的《禅经》。而菩提达摩行化中土,则是公元500年以后的事了。据此胡适明确告诉人们:“说达摩未到中国时中国没有禅学,那完全是错误”,三四世纪,“时人已有主张整理佛教了”。先是慧远的净土念佛法门,强调“以禅智为宗”,推动禅佛教的简化运动;继有道生的顿悟之说,进而综合天台止观法门,而实现的中国化的禅宗思想——充满老庄自然主义的佛教哲学。他以慧、定区分中国禅与印度禅,充分反映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性诠释。他将禅宗思想和方法概括为不说破、贵在自得和行脚三个原则,高度体现了他对禅宗的研究基于理性而非信仰,重在事实而非传说,确认历史而非神话的学术态度和治学方法,因此他对禅学世俗化的界说,虽然浅近,却又充满了丰富而又寓意深刻的人生哲理。

    他尤其强调,道生以庄子“得鱼忘筌”、“得意忘象”之说为依据,“创造了几种很重要的教义”,包括顿悟成佛等为后世禅门崇尚的理论,旗帜鲜明地否定了所谓六代传宗的神话,凸现禅学形成、发展另有一条历史的路径。胡适因此而言:“印度佛教变成中国佛教,印度禅变成中国禅,非达摩,亦非慧能,乃是道生。”(35)从某种意义上看,胡适的结论应当说符合思想发展的历史真实。

    事实上,禅之一字,是中国思想家取诸《庄子》寓言篇,并以之对佛学超二元对立的观念和超越的意境所进行的创造性翻译,为后世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可能性。由安世高的“断生死,得神足”的超越意识,至谢敷的以慧守意、慧皎《高僧传·习禅篇》“妙万物以为言”、僧肇之《不真空》等三论,直到道生的顿悟成佛,以及牛头法融“虚空法体”、“道法自然”、“无心为道”,在在与庄老思想趋合。后起之《坛经》,承前启后,以本体无对、无相为基础,以否定性思维为进路,充分展现其超二元对立的精神,实现“但行直心”、“见性成佛”的自然主义,即“随缘”的否定性结果,同时在此理论框架上建立起中国禅宗。因此可以说,禅宗是大众化的庄老哲学!佛学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传统,而且传统文化,特别是庄老思想也重铸了佛学,并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了华夏民族的人生观念、理性思维和审美意识。前辈学者除胡适外,不少人也有相同的意见与论述;佛门更有如印顺的有识之士,同样持“曹溪禅融摄了牛头,也就融摄了老庄”(36),实际上就是禅宗庄子化的观点。胡适于此有较为准确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考察与论述。

    具体而言,胡适对禅学研究作出的贡献有四:

    第一,以历史主义的方法考察禅宗与禅学之发展。

    第二,突出神会在禅宗史上的地位,肯定其推动禅宗思想走向全国的重大作用。

    第三,以理性和世俗化的方法界说禅宗哲学。

    第四,认为《坛经》为神会之作,虽是大胆假设而乏小心求证,但却从侧面进一步肯定神会对《坛经》,即对禅宗思想的积极推动。其视之与老庄虚无的自然主义息息相同,同样有深刻的见地,为后世《坛经》和禅学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注释】

    (1)《胡适手稿》第7集,《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

    (2)《胡适口述自传》,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胡适:《禅学古史考》,《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94页。

    (4)胡适:《中国禅学之发展》,《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5)胡适:《与入矢义高讨论早期禅宗史料》之五,《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页。

    (6)上引均见胡适《禅学古史考》,《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94~108页。

    (7)胡适:《与入矢义高讨论早期禅宗史料》之四,《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48页。

    (8)汤用彤与胡适书,《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9)胡适:《答汤用彤教授书》,《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

    (10)胡适:《诗僧与谐诗》,《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

    (11)胡适:《与入矢义高讨论早期禅宗史料》之五,《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页。

    (12)胡适:《与柳田圣山讨论禅宗史纲领》,《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57页。

    (13)胡适:《菏泽大师神会传》,《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页。

    (14)上引均见《与柳田圣山讨论禅宗史纲领》,《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62~63页。

    (15)胡适:《菏泽大师神会传》,《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16)《禅宗史的真历史与假历史》,《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6页。

    (17)胡适:《楞伽宗考》,《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21~222页。

    (18)胡适:《楞伽宗考》,《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24页。

    (19)《与柳田圣山论禅宗史纲领》,《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6页。

    (20)蒋维乔:《中国佛教史》卷2,上海书店1989年版,第67页。

    (21)胡适:《楞伽师资记序》,《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4页。

    (22)《胡适口述自传》,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3)胡适:《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台北《“中央”日报》1953年1月12日,转引自《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238页。

    (24)胡适:《坛经考》,见《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165页。

    (25)《胡适口述自传》,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6)胡适:《坛经考》,《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27)南阳慧忠师语,见《景德传灯录》卷28。

    (28)胡适:《菏泽神会大师传》,《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36~137页。

    (29)胡适:《坛经考》,《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30)胡适:《坛经考》,《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页。

    (31)胡适:《菏泽神会大师传》,《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32)胡适:《坛经考》,《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57页。

    (33)以上引文均见胡适菏泽大师神会传》,《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144页。

    (34)胡适:《答汤用彤教授书》,《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3页。

    (35)胡适:《中国禅学之发展》,《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36)印顺:《中国禅宗史·序》,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10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