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1.3.1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反映了土地利用是否充分、科学、合理。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复种指数、林木覆盖率、建设用地率和水面利用率等指标上。通过对江苏省上述指标的分析,旨在揭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程度,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1)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是指已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是表示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资源潜力的指标(见表1.10、表1.11)。江苏省土地总面积10 674 167.70hm2,2006年已利用土地面积8 611 669.66hm2,土地利用率为80.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4%。土地利用率较高,同时也预示着江苏省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表1.10 2006年江苏省已利用土地结构  (hm2

    表1.11 2006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率  (hm2

    (续表1.11)

    2)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率是指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它反映了土地开发程度及种植业的发展程度(见表1.12)。江苏省2006年耕地面积为4 768 735.55hm2,土地垦殖率为44.68%。

    表1.12 2006江苏省土地垦殖率  (hm2

    3)耕地复种指数

    耕地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其所占耕地面积之比,反映了耕地的利用程度。1996年江苏省耕地总面积为5 061 674.63hm2,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7 914 100hm2,耕地复种指数为156.35%。2006年江苏省耕地总面积为4 768 735.55hm2,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7 608 800.00hm2,耕地复种指数为159.56%,全省耕地复种指数呈上升趋势。但耕地复种指数过高,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质量。

    4)林木覆盖率

    林木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的林业利用程度。据林业部门统计数据,2004年江苏省林木覆盖率为10.56%。据国土部门地籍变更调查数据,2006年江苏省林地面积为325 066.63hm2,林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之比为3.05%。

    5)建设用地率

    建设用地率是指建设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了建设用地占地的情况,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2006年江苏省建设用地率为17.51%,其中以南京市建设用地率最高,为24.29%;盐城市最小,为13.9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江苏省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建设用地率呈上升趋势,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综合上述指标的分析可知,江苏省在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上存在以下特点:

    (1)土地利用率和垦殖率高,但农用地结构不尽合理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开发利用率成正相关,土地利用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过渡期间适用),江苏省有19.46%的陆地未得到利用(其中包括6.42%的河流水面和5.34%的湖泊水面),其他陆地均已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利用。土地利用率为80.68%,处于全国省际的较高水平。

    江苏省2006年的耕地是4 768 735.55hm2,其垦殖率为44.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江苏省农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园地、林地、牧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太少,分别只占2.99%、3.05%和0.01%,其总和尚不足10%;江苏省土地垦殖率和复种指数高,这也表明江苏省耕地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水平较高。

    (2)内陆水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率大,水面养殖率较低

    江苏省2006年有水利设施用地194 141.4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80%,其中淡水养殖面积为640 650hm2。广阔的水域是发展淡水养殖的优越条件,提供鱼、虾、蟹、贝等淡水产品285.97万t,创造产值412.01亿元,占当年农林牧渔业产值的15.20%。

    (3)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率大,其土地利用强度较低

    2006年江苏省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占15.7%,这和江苏省的人口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江苏省2006年人口密度已达736人/km2。江苏经济发展迅速,除原有的国有企业外,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这些分散的工厂、企业,占据大量的土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交通道路体系不断完善,机场、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长快,但一些区域也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