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借鉴“五指活动”课程思想,建设学校课程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借鉴“五指活动”课程思想,建设学校课程

    一、借鉴“五指活动”课程思想,建设学校课程

    陈鹤琴对“活教育”的课程作了整体规划。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上,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应该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教材。

    在上世纪20年代初,陈鹤琴在幼儿教育中倡导“五指活动”。他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5]

    关于“五指活动”课程的建设原则,陈鹤琴强调了两大原则——生活原则与兴趣原则。他认为,打破学科编制学习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组织内容,形成“五指活动”。生活化、幼儿化、开放化、研究化、动态化是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组织的原则。

    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虽然是在幼教领域进行实验,但其蕴含的先进的课程论思想对当代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各基地学校在借鉴“五指活动”课程思想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校课程建设。

    (一)闸北一中心“新五指课程的重构与实施研究”

    img63

    

    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铁路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获得2011年全国创新实践活动一等奖

    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在学习陈鹤琴活动教育“五指活动”课程思想指导下,开展了“新五指”课程与实施的研究。该课题从当前学校学生和家长需求的共性与个性出发,从课程重构与实施的角度予以研究。同时,通过对“新五指”课程的整体构架,形成课程重构与实施的基本思路;通过实践过程的反思与调整,形成课程重构与实施在理念、方法和策略上的基本经验,探索并形成适应三方需求的课程体系。因此,学校在重构“新五指”课程过程中关注以下几个要素:其一,学生发展目标的需求定位;其二,课程重构与实施的基本方式;其三,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其四,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估。据此,学校着力开展“公民与礼仪”、“学科与探究”、“健康与生活”、“艺术与人文”和“科技与创新”等五个领域的课程,既与全面发展教育的诸方面相衔接,又考虑到学校的独特文化与学生的个性需求。

    “新五指”课程重构是对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尤其是“五指活动”课程所倡导的生活原则、兴趣原则构成了“新五指”课程的核心文化。学校在“新五指”课程中提出了培养幸福少年的目标,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新五指”课程是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学校品牌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前提。从宏观层面提出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能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明确目标、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在“学科与探究”领域,学校开发了数学校本课程。该课程提出了“大众数学”的课程理念,并定义为“活”的数学课程,其要点为:(1)活的数学校本课程应该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课程。(2)活的数学校本课程是不断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课程,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3)活的数学校本课程应该是活的教学内容、活的教学方法和活的教材。

    这一课程以“大众数学”为基本特征,并力图体现以下基本思想:(1)丰富性;(2)均衡性;(3)选择性。这是“新五指”课程开展的一个典型案例,体现了“活教育”基本思想。

    (二)静安一中心“课程群建设”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以小公民楼为载体,不断丰富小公民楼的内涵,努力创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现代小公民培养实验基地。学校提出课程内容必须融合于“课本世界”、“生活世界”的设计思想,努力将小公民楼创设为“未来公民素养的实习场和体验时空”。为此,在小公民楼这一领域中形成了四大楼课程群,即礼仪文史类、科学生活类、动手创新类与艺术体育类课程群。如下图所示:

    img64

    img65

    

    静安一中心小学四年级的队员在耐心、细致地整理小公民楼小超市的货架。

    在每一类课程群中,学校又抓住重点项目,实验校本课程再开发,形成了社会学习系统、生活学习系列的具体课程。学校在建设校本课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1)分科与综合相统一;(2)拓展与探究相结合;(3)古今结合、中外融汇;(4)家校互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5)必修、选修与微型课程相结合。

    (三)省吾中学“三类课程”实践“做中学”

    上海市省吾中学从课程计划入手,以“三类课程”的实施践行陈鹤琴“做中学”思想,开展“做中学”项目实践研究。三类课程是指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

    学校以基础型课程夯实知识基础、变革学习方式。从预备年级科学学科开始,每周预备年级增加两节“做中学”课程,由理、化、生教师共同组成综合备课组,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实践类的内容,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例如:教师在上“植物识别”内容时,第一节课,教师介绍了由教师本人拍摄的本校校园中形态各异的各类植物,并由学生在记录单上记录下不同植物的特征等,帮助学生识别,在课的最后10分钟,老师请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校园,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实地去认识了校园中的紫薇、晚缨、铁树、银杏、黄杨、水杉、日本五针松、石榴等等。第二节课,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一张植物识别卡,老师帮学生当场把识别卡塑封好,并进行当场评比,请学生课后挂在校园的植物上,植物识别卡成为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通过实践,不仅掌握识别植物的方法,更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的生物课因为有实践环节而变得生动活泼和快乐,学生喜欢,效果非常明显。

    学校以拓展型课程传承省吾文化,深化校园文化内涵。为了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学校每学期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型课程,见下表:

    2011年上海市省吾中学拓展课名称

    img66

    在此基础上,结合省吾中学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开设了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拓展课。这类拓展课的鲜明特点就是学生是实践、体验的主体,通过这类课程的开设,学生收获的是对省吾文化的认同和感悟、自信和成长。

    以“省吾文化推广实践体验课程”为例,有的学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室的讲解员,他们从不熟悉到熟悉,从胆怯到自信,在接待了一批批区内外、市内外的来访者中,同学们展示了自信和勇气,讲解员的岗位成为同学们锻炼自己才干的舞台。

    img67

    

    省吾中学越剧团学生参加上海电视台“百姓戏台”节目录制

    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老师和同学一起把光荣牺牲的校友烈士事迹编成情景小品,有的同学参加《寻找英雄的足迹》情景小品排练,举手投足之间,同学们与剧中人物融为一体,情景小品感染了观众更教育了学生自己。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正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该情景小品参加了长宁区红色故事会主题教育演出并获得优秀表演奖。学校还开展了“党史、校史”知识竞赛实践体验课程,全体学生参加了有奖竞答活动,通过这样的拓展学习活动,同学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了解校史,了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史。

    学校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课。同学们走访老同志、老队员,通过忆革命峥嵘岁月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预备、初一年级学生在中山公园举行隆重主题集会,同学们用歌声、小品、诗朗诵、入团宣誓等形式纪念上海的解放。

    有的同学参加了“走进省吾手拉手”社会实践活动。当预备年级特色招生结束后,为了使这些小同学尽快了解学校,初一、初二的部分同学与小同学开展了“走进省吾手拉手”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向小朋友介绍了学校的各方面情况,老师通过有奖竞猜等方式让小同学初步了解了学校的概况。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崇明森林公园,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大小朋友成了亲密无间的伙伴。这个活动受到了同学、家长的交口称赞,也成为了中小衔接的快乐拓展日。

    学校还以探究型课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得到了上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上海市农科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一些学生在学校生物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菌类栽培”和“有色蔬菜培育”的实验探究,学生们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开展菌类和有色蔬菜的培育。学校聘请上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少科站的老师等专家作为学校校外科技辅导员。学生们纷纷报名参加由他们为主讲教师的探究型课程——“创意模型制作”,并开始实践探究。学校的另一探究型课程——“车模制作”也即将开始。学生们探究实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少同学利用双休日开展科技探究实践活动,节假日结伴来校专门开展浇水、培育并进行记载等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初一、初二的同学们用他们的小制作参加了上海市比赛。学校探究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学生的教材和课程,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感悟和成长。

    (四)霍山学校“爱的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上海市霍山学校认为,陈鹤琴“一切为了孩子”的思想是对教育至高的热爱,“爱”是陈鹤琴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不竭的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集中表现。因此,学校在制定《霍山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时,将“爱的教育”贯穿其中,逐步形成“爱的教育”特色课程体系,以此来实践和创新陈鹤琴课程论思想。

    首先,将《霍山学校爱的教育实施细则》作为德育课程列入课表,班主任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个性或自主补充、开发、拓展相关内容,完成“霍山学校爱的教育读本”。

    其次,创建特色校本课程:京剧欣赏和表演、口琴演奏、国球乒乓发展史及训练、美术、韵律操、舞蹈、鼓号队,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艺术精华的鉴赏能力,张扬生命活力。

    第三,拓展学科课程:思维训练、英语歌曲、古诗文阅读等,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

    第四,建设40分钟“做中学”课程:纸杯工艺、桥梁万花筒、船模、剪纸、折纸、十字绣、工艺花、电脑小报制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兴趣为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热情。

    第五,开设主题教育课程:爱的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民俗节日教育、共青团和少先队知识教育、劳动教育、诚信教育、国防教育、推普教育、中华影视影评教育、中华礼仪教育、“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等,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第六,深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为社区、街道、里委、孤老服务,春秋游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万物的情怀。

    第七,探索周末学堂课程:周末学堂的参与对象既有家长也有学生。主要是针对家庭教育开展的系列活动,如主题讲座、亲子活动、心理咨询等。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校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各基地学校以陈鹤琴课程论为指导,从各自学校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为课改的全面推进作出了可贵的努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