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周郑繻葛之战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周郑繻葛之战

    

    (选自桓公五年)

    背景平王东迁后,郑武公、庄公父子相继为周王卿士。隐公三年(前720)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欲分政于虢国诸侯,引起郑国不满,周郑开始“交恶”(见《周郑交恶》)。隐公八年(前715)虢公忌父被任命为右卿士,郑庄公为左卿士,郑国与虢国夹辅周王。桓公五年(前707)夏,周桓王夺去庄公左卿士之职,将政全都委任于虢公,庄公遂不朝觐周王。桓王怒,举兵伐郑。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1],郑伯御之[2]

    王为中军[3];虢公林父将右军[4],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5],陈人属焉。

    [一]竹添光鸿:此言右拒先犯左军,而左拒次之犯右军,则蔡、卫不支,固当不顾王卒而先奔也。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6],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7],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8],必乱。蔡、卫不枝[9],固将先奔。[一]既而萃于王卒[10],可以集事[11]。”从之。曼伯为右拒[12],祭仲足为左拒[13],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14],为鱼丽之陈[15],先偏后伍[16],伍承弥缝[17][二]

    战于繻葛[18],命二拒曰:“旝动而鼓[19]。”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20],王亦能军[21]。祝聃请从之[22]。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23],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24],多矣[25]。”

    夜,郑伯使祭足劳王[26],且问左右[27]

    后语桓公十一年(前701)“夏五月癸未,郑伯(庄公)寤生卒。秋七月,葬郑庄公”(《春秋·桓公十一年》)。杜预注:“三月而葬(死后三个月即葬),速。”(《左氏会笺》引)

    [二]竹添光鸿:鱼丽之陈,圆而微长,如群鱼相附丽而进。伍承弥缝,即其状也。以寡击众,多用此陈。

    【注释】

    [1]王以诸侯伐郑:周王指挥调动诸侯国军队伐郑。

    [2]御:抵御,抵抗。

    [3]王为中军:周王亲自率领中军。

    [4]虢公林父:此时为周桓王卿士,即卿之长,总管王朝政事。

    [5]周公黑肩:周公姬旦后裔。此时代郑伯为桓王卿士。

    [6]子元:郑公子突,子元是其字。左拒:左翼。下文的右拒即右翼。

    [7]陈乱:此时陈桓公死,陈国内乱。

    [8]王卒顾之:周王的士兵要去照料陈国军队。

    [9]不枝:不能支撑,不能坚持。

    [10]萃于王卒:集中兵力对付周王士兵。萃:聚集。

    [11]集事:成事。

    [12]曼伯:郑公子忽,曼伯是其字。曼,音wàn。

    [13]祭仲足:即《郑伯克段于鄢》中的祭仲和《周郑交恶》中的祭足。足是名,仲是排行。

    [14]原繁、高渠弥:皆郑国大夫。

    [15]陈:同“阵”,军阵。

    [16]先偏后伍:战车在前,徒兵在后。偏:战车。伍:徒兵。

    [17]伍承弥缝:徒兵在战车后面以作掩护。弥缝:设法遮掩。

    [18]繻葛:郑邑名,在今河南长葛东北。繻:音xū。

    [19]旝:音kuài,大将所用军旗,用以号令士卒。

    [20]祝聃:郑国大夫。

    [21]军:音jùn,整兵不奔。

    [22]从之:追逐之。

    [23]多上人:凌驾于人之上。多:超过,凌驾。上:亦凌驾之义。

    [24]社稷:国家。陨:毁坏。

    [25]多:足够的意思。

    [26]劳:音lào,慰问。

    [27]问:问候。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