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天津时调名家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天津时调名家

    天津时调名家——王毓宝

    袁玉梅

    (天津商业大学 300134)

    摘要:天津时调是天津市的曲艺特产,其渊源的历史渗透着这个码头城市的变迁,成为天津历史的承载体之一。时调名家王毓宝尽其一生努力将时调推上了非物质遗产的舞台。在旅游业竞争激烈的现状下,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逐渐成为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本文从旅游文化方面探讨天津时调继承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时调;王毓宝;文化旅游;曲艺文化

    作为闻名遐迩的曲艺之乡,天津荟萃了各种各样的曲艺门类和流派。其中,被冠以“天津”之名的天津时调是最富本地特色的曲种之一。由清朝末年的“时兴小曲儿”到20世纪50年代的“遍地开花”,由“文革时期”的销声匿迹到21世纪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时调烙下了深深的天津历史印迹。天津时调以其内容通俗易懂,腔调高亢爽朗,绽放着浓郁的天津乡土气息,是天津市的曲艺特产,也是衡量天津本土民俗文化的重要标志。

    1 时调

    时新小曲最早见于1795年(乾隆六十年)刊行于北京的《霓裳续谱》。该书记载的时新小曲有30种。1946年《天津中南报》一文曾谈及时调早年在津流行的情形:“盛况空前,坐无隙地,捧者如狂”[1。1953年时调被正式定名为天津时调。2006 年6月,“天津时调”和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等当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末民初,时调已在天津市区盛行,出了不少擅长时调的民间艺人。艺人多是从事搬运及手工业的工人和车夫、轿夫、瓦木油漆工匠以及绱鞋、剃头行业的劳动人民,被称为时调的“票友”。票友的自娱性演出在最初是很普遍的。这种形式的演出早于落子馆、杂耍馆和时调棚,是时调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季节性和民俗性演出是时调演出的特点。季节性演出在夏季,时调票友往往集中在天津的南北运河、海河两岸,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沏上茶水,摇着凉扇,随三弦引吭高歌;也有的时调票友约上三五知音,在自家附近的道边巷口处摆上桌椅,泡上清茶,自弹自唱。还有是在城南洼、三不管一带的大水坑中演唱。人们在这里乘坐游船纳凉,船上有乘客或三或五,一人弹弦,一人击打茶杯,二人对唱靠山小调小曲。民俗性的演出是在七月十三的罗祖诞辰和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上。据传说罗祖是剃头行业的祖师爷,罗祖诞辰日剃头师傅们均放半日假,吃捞面,各大小剃头铺都邀请票友去唱时新小曲。这一天,全城大小的剃头房和剃头棚,到处都可以听到时调的演唱声。盂兰盆节,津俗谓之“鬼节”。这一天,人们要高搭席棚悬灯结彩,邀请僧人念经超度孤魂,夜间放河灯、烧法船,还邀请时调歌手票演唱。这时的票友们争先恐后地走票演唱时调小曲,直唱到月过中天夜凉人倦方罢,成为群众演唱时调的盛会。

    2 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在词句、腔调和板式等方面,与其他曲种有明显的区别。词句上,它全篇最多不过五六十句,有的只有二三十句;唱腔上,它主要采用天津方言;板式上,它一般只有慢板、二六和快板三种。词句的规律是四句为一番,每番第三或第四句后面加一衬腔,即“哎哎哟”。唱词有七字句或五字名,可以加“三字头”或衬字,句尾多押平声,以阳平为合格(因天津话多为阳平),这种格调多用于靠山调。时调的“数子”不分头尾,都可用五言句,且也不限于四句为一番。可根据情节分成几段。拉哈调则不受句、番数的束缚。追根溯源,天津时调是由各种市井小调发展演化而来,主要包括土生土长的“靠山调”“鸳鸯调”“大数子”和从外地流入的民歌小曲后经天津本土化的“拉哈调”和“怯五更”等融合。天津时调的腔调豪放,演唱时主要用方言,爽朗泼辣,不拘谨滞涩,很能表达天津人的性格和情感。

    3 天津时调泰斗—王毓宝

    王毓宝的父亲是一个油漆匠,酷爱时调,能弹得一手好三弦,经常拿着弦子给人家去“溜活”。在父亲王振清的影响培养下,8岁就跟着父亲“走票”,13岁开始登台,小小年纪便崭露头角,受到行家夸奖。从此王毓宝即开始了她的时调人生。

    早期,天津时调被认为是世俗俚曲,天津高雅一点的园子,都把时调拒之门外。王毓宝的出现改写了百年时调历史。她凭借自己的高超技艺,在百年时调历史上第一次让它登上了曲坛的殿堂,让时调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为时调争得了在曲坛的地位。1958年8月,王毓宝在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中以《翻江倒海》让天津时调在曲艺界翻起了不小的浪潮。这个曲目是反映天津人民根治海河事迹的,音乐和演唱珠联璧合,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横空出世,倾倒了全国曲艺界,引起巨大反响。进入新世纪以来,王毓宝仍然坚持创新,是与天津时调同命运的艺术家。2003年王毓宝获金唱片奖;2006年天津时调当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3月王毓宝被文化部评选为天津市仅有3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2008年7月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文化流传的关键在于要有有天赋的年轻人投身到这项表演艺术之中。吸引人才和繁荣时调互为条件,也互相促进,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天津的曲艺氛围,是时调发展下去的肥沃土壤。注本文为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系列论

    文之一,项目编号:2009ZD07,项目类别:重点。

    参考文献

    [1]罗雪挥.时调的流年[J].中国新闻周刊,2008.9.28.

    [2]石继昌.京津时调各千秋,春明旧事[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