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先秦两汉时期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先秦两汉时期

    4.1 先秦两汉时期——“X前X后”的萌芽时期

    4.1.1 先秦时期

    这一时期,表示事物的空间前后,较为常见的是“X在前,X在后”,如:

    (1)参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战国《周礼》)

    例(1)是通过两个分句并列来表示“一、二的空间位置”的。X和“前、后”之间有“在”的连接作用。再如:

    (2)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战国《周礼》)

    (3)凡为酋矛,参分其长,[二在前、一在后]而围之。(战国《周礼》)

    此时,进入“X在前,X在后”的X多为数词。其紧缩形式“一前一后”的用例晚至明代的语料中被发现,如:

    (4)正东上有一个关,叫做泼皮关。关上有一个把关的官,颇有些利害。你两个各领精兵五百,分为二队,[一前一后],首尾相应。(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这样的“X前X后”从结构上看是两个主谓结构并列而成,“前、后”的词汇意义很强。现代汉语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

    (5)座舱底下[一前一后]安装了两只小轮子,像自行车的一样。

    (6)三个人[一前二后]都来到区上。

    先秦时期,还没有发现“X前X后”格式的用例。

    4.1.2 两汉时期

    西汉时期出现了“X前”和“X后”在一个结构中的用例,如:

    (7)北方有兽,其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西汉《淮南子》)

    “X前”和“X后”之间用“而”连接。之前出现“X后而X前”用例。如:

    (8)夫踢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战国《韩非子》)

    值得注意的是,西汉出现了最早的“X前X后”格式的用例,如:

    (9)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踢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西汉刘向编订《战国策》)

    例(9)的“探前趹后”中的X虽为动词性成分,但和现代汉语中的“V前V后”实际上有所不同,例(9)中的“前、后”显示的是空间义。与上文中的“一在前,二在后”、“鼠前而兔后”中的“前、后”一样都表示空间义。再如:

    (10)故前后正齐,四方如绳,出入解续,不相越凌,翼轻边利,[或前或后],离合散聚,不失行伍,此善修行陈者也。(西汉《淮南子》)

    例(10)中“或前或后”的意思是:“有的人向前,有的人向后”,“前、后”也表示空间义。东汉时期“X前X后”有了新发展,其他成分可进入“X前X后”,如:

    (11)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两陈相近,平地浅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盾三不当一。(东汉《全汉文》)

    例(11)中X“可”是助动词,“前、后”为动词,表示向前向后行进,但仍为空间义。再如:

    (12)是以圣上穆然。惟文之恤。[瞻前顾后]。是绍是维。臣悦职监秘书。(东汉《史论》)

    上例中“瞻、顾”为动词性成分,“前、后”表示的是动作的向前向后,也表现出空间义。

    可见,两汉时期,进入“X前X后”的X很少,只有少数几例名词和动词性成分,X为其他性质的词更加少,“前、后”一般表示空间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