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中南政法学院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2000年正式更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从事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的机构之一。2004年11月26日,此中心跻身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行列。2005年,此中心研究人员承担的“知识产权法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5月13日,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落户此中心。2006年5月26日,此中心专职研究员吴汉东教授作为主讲人之一,应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上讲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2007年,武汉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依托此中心成立。同年,知识产权所隶属的民商法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9月,此中心的“知识产权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同年,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正式挂牌成立,湖北省创新型知识产权研究生培养中心设立。2009年,教育部研究生创新项目“知识产权暑期学校”顺利实施。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资助中心每年主办“全国研究生知识产权暑期学校”,同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此中心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湖北)”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同年,此中心在教育部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第二次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此中心在教育部的关心与支持下,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整体战略谋划的指引下,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

    1.队伍建设

    此中心现已形成“领军人物+优秀团队”的高层次人才梯队。从美国、德国及国内著名学府引进高水平优秀人才5人,吸引归国留学人员和国内专家20多人开展驻所研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1人入选“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年度最有影响力十大人物”,1人入选“2009年度全球知识产权最具影响力50人”,1人当选为“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人受聘学校“文澜学者”。

    2.科学研究

    此中心专职研究员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项目80余项。先后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组织编写各类教材30余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CSSCI收录120多篇,20多篇论文在国外期刊发表,SSCI收录3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次。

    3.人才培养

    2006年,此中心开始单独招收知识产权法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教育部研究生创新项目“知识产权暑期学校”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此中心主办的“全国研究生知识产权暑期学校”项目顺利实施。此中心研究生先后获得“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等重大奖项50多项。

    4.学术交流

    此中心举办学术研讨会10多次,每年举办1次“知识产权南湖论坛”。此中心与德国慕尼黑马普知识产权/竞争法及税法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英国Wales Aberystwyth大学和台湾东吴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5.社会服务

    此中心专职研究员为中央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型企业举办培训、讲座100余场次,提交咨询报告40多份,参与组织编写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培训系列教材5本,参与《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起草与修订工作,参与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十二五”规划》等国家、省市地区、行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6.信息建设

    此中心图书馆收藏有中、英、日文等专业图书资料和期刊杂志4万余册。“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中英文)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十佳学术类网站”称号。主编的《知识产权年刊》每年推出一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展现最新研究成果和以文会友的学术阵地。创办的《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两年出版一期,是国内首部以专家视角审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和进步的民间读物。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研究人员应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讲解知识产权

    2006年5月26日,此中心主任吴汉东教授应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讲解知识产权。此次讲解得到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均进行了报道。

    2.被教育部评为优秀研究基地

    此中心依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要求和标准,在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年在教育部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第二次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3.“知识产权南湖论坛”成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这个论坛是此中心举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届,现已成功举办七届。此论坛每年都会邀请来自美国、德国、奥地利、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印度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和大陆地区的专家、学者、官员、律师以及企业家代表与会,是知识产权领域内的高端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和民间学术盛会。

    4.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研究》被评为优秀项目

    2004年立项并于2008年结项的这项研究课题组利用4年的研究时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组建了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跨地区、跨国家的研究队伍。课题组推出四部系列著作:《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研究》、《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研究》、《知识产权制度法典化研究》和《知识产权制度战略化研究》。

    5.《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著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第二版)分为总论和分论,深入研究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和具体制度。2007年,作为唯一法学类著作入选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08年,获得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四、“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二五”期间,此中心将在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密切关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课题,以助推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抓手,强化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在促进知识产权事业繁荣,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全面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市场环境的优化、保护机制的健全、文化意识的提高、国际环境的和谐提供坚实的平台保证和智力支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此中心将充分发挥基地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融入国际知识产权主流学派;进一步增强重大科研攻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取产出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国际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进一步加大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锻造一支国际知识产权学术队伍;进一步改革知识产权教育培养模式,培育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学术高端对话;进一步拓展基地的咨政平台功能,提升新形势下分析和解决重大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力求把基地建设成为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创新高地、人才培养高地、咨政服务高地、信息资源高地,为引领和繁荣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