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丝裂霉素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丝裂霉素

    

    又名自力霉素、MIT-C,由我国江西土壤中分得的放线菌菌株的培养液中提取,与国外自Streptomyces caespittosus的培养液中提出的丝裂霉素C相同。

    【性状】

    为深紫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在安瓿中呈针状或柱状,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对酸、碱、光、热都不稳定。

    【药理作用与用途】

    1.基本作用与用途 作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与烷化剂相似,可使细胞的DNA解聚,同时阻碍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分裂,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多种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抗癌谱广。对消化道癌、肺癌、恶性淋巴癌等均有效。本品分子上的烷化基团可与DNA链中鸟嘌呤N7结合,形成链间交叉连接,它亦可与胞嘧啶碱基结合,与其他碱基的结合较少。主要作用于晚G1期和早S期。在酸性和乏氧条件下也有作用。耐药主要由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以致细胞内浓度下降;降解加快和所谓的突变-选择机制。

    2.新剂型的作用与用途 丝裂霉素C白蛋白微球主要用途是将微球进行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肾癌等恶性肿瘤。口服丝裂霉素C脂质体后能透入癌细胞内,然后逐步释放药物,引起癌细胞裂解死亡,而对人体的毒性降低。

    【新剂型】

    1.丝裂霉素C复合乳[78] 一步乳化W/O处方为50%(100.0)丝裂霉素C水溶液、麻油(80.0)、司盘-80(10.0)、单元硬脂酸铝(10.0)。二步乳化为取吐温-80水溶液向上述W/O型乳剂中加入,边加边搅拌最后通过乳匀机即成W/O/W型复合乳剂。

    2.丝裂霉素C脂质体[79] 取卵磷脂与胆固醇各30.0mg共溶于氯仿中,将丝裂霉素C溶于8.0ml二氯化钙液中使浓度达0.5mg/ml。然后将氯仿溶液在一烧杯中蒸发除去氯仿,使类脂于烧杯内壁形成一薄膜,将丝裂霉素C溶液徐徐加入,不断搅拌即得。

    3.丝裂霉素C前体脂质体[80] 应用亲脂性丝裂霉素C前体药物N(胆甾醇碳酰)甘氨酸丝裂霉素C的单室脂质体来制备。脂质体由鸡蛋磷脂酰胆碱、鸡蛋鞘磷脂和丝裂霉素C前体药按物质的量浓度比为7∶3∶X(X=0~2.7)组成。采用渗析法制备。

    4.丝裂霉素C富含Ig的Fc片段[81] Fc片段从人的Ig中获得。将Fc片段溶于蒸馏水后,再和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中的丝裂霉素C反应而生成。

    5.丝裂霉素C白蛋白微球[82] 将药物溶解(或混悬)置人血白蛋白水溶液中,加入含适量乳化剂的注射用油中,搅拌制成W/O乳剂;另取适量油加热至一定温度,将上述乳剂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热油中约20min,使白蛋白乳滴固化成球,冷却,用乙醚洗涤微球干燥即得。

    6.丝裂霉素-C褐藻胶微囊[83] ①将褐藻胶配成6%的水溶液,在带有回流装置的容器中搅拌,加热到80℃溶解成均一黏稠液体;②加入丝裂霉素C,经过疏水处理的丝裂霉素C与褐藻胶的干重比为1∶100,加入上述溶液中搅拌均匀,再加入0.1%氯化钙溶液适量混匀;③微囊形成,上述混合物在酸、高价金属离子及其他双功能催化剂作用下形成交联网状结构,生成凝胶,再加工成400~700μm直径的圆形微粒,即得。

    7.丝裂霉素C磁性微囊[84] 将EC(1.0)和聚乙烯(0.5)加温溶于100ml环己烷中,再加入丝裂霉素C粉末(2.0),冷却并轻轻搅拌包成微囊。将此微囊与含铁酸盐(0.5)的100ml正己烷混合搅拌并缓缓加热到45℃后冷却,分离微囊,空气中干燥即得。此微囊含主药50%,EC34%和铁酸盐16%。

    8.丝裂霉素C-EC包囊物[85] 本剂型采用温度依赖相分离法,将EC对丝裂霉素C进行微型包囊而得。

    9.丝裂霉素C眼用膜剂[86] PVA17-883,丝裂霉素C 10mg,甘油0.7,蒸馏水20ml。按处方量取PVA17-88和甘油,加适量蒸馏水浸泡24h,使PVA17-88完全湿润膨胀后,于水浴上加热溶解,制成成膜材料浆液,待用。另按处方量精密称取丝裂霉素C,加蒸馏水适量溶解,加入成膜材料浆液中搅匀,置于(70±5)℃水浴保温脱泡1h,将膜料倒入预先制好的玻璃板上,手工制膜200cm2,待膜自然干燥24h后,于紫外灯下灭菌30min,切成0.5cm×1.0cm大小,包封。每片含药25μg,相当于0.02%丝裂霉素C滴眼液2~3滴。

    10.丝裂霉素白蛋白纳米球[87] 戊二醛水溶液与甲苯按1∶5体积比振荡混合一定时间,分层后取甲苯层,得到戊二醛的甲苯溶液,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浓度为0.234mol/L。1ml水相(20%的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含0.25%丝裂霉素)和50ml油相(环己烷,含2%乳化剂)在600 r/min转速下搅拌混合1h,再超声乳化10min,功率为300W。加入一定量的戊二醛甲苯溶液后,搅拌固化2h,然后加入过量乙醇胺搅拌1h抑制剩余醛基。离心后用环己烷洗涤2次,丙酮洗涤3次,真空干燥24h,即得白蛋白纳米球。

    【临床应用】

    1.丝裂霉素C白蛋白微囊 对19例肝癌患者实施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术,注入本品200~800 mg,用10ml生理盐水混悬,丝裂霉素C剂量10~40mg,近期效果用CT与B超追踪观察随访16例。结果显示6例(37.5%)肝癌缩小50%以上,7例(43.5%)缩小25%~50%,患者一般状态改善[82]

    2.褐藻胶-丝裂霉素C微囊 肝动脉栓塞时,全肝、右肝、左肝栓塞的剂量分别为3、2、1g,其中所含主药分别为30、20、10mg,在靶器官内10d左右丝裂霉素C释放完。在栓塞缺氧状态下丝裂霉素C除直接攻击癌细胞外,还能增加靶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产生杀死癌细胞的活性物质。在人体小动脉内能保持成形颗粒6~8个月,然后降解消失[83]

    3.丝裂霉素C磁性微囊 对家兔膀胱侧壁纤维层内接种VX2肿瘤研究表明向膀胱内注入含丝裂霉素C 10mg的磁性微囊,外部用磁铁将其吸着于接种部位,2周后肿瘤全部坏死[84]

    【注意事项】

    本品与其他烷化剂的毒性相近,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此外,对肾脏、肺亦有毒性,个别可引起发热、乏力、肌肉痛及脱发。用药期间应严格检查血象。本品对局部有刺激作用,不可漏于血管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