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那《多方》是讲什么内容呢?”刘晨的提问把问题很自然地引入另一个方面的讨论。

    “《多士》强调天革殷命,是由于殷无道无德;《多方》则反复强调‘保民’,其实就是如何具体地实施‘以德服人’和‘以德治国’。”郑老师解释道,“《多士》是对殷商遗民说的,《多方》则是对殷的旧有的‘多方’的属国说的。针对‘多方’怀念旧殷,不爱周邦,周公一方面让他们仍然拥有土地;另一方面,如果不听周的号令,则‘我乃其大罚殛之’。教育他们要内部和睦,努力种田,‘克勤乃事’,那么,天会矜怜他们,周也会大大地赏赐他们。”

    “这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张翔理解道,“我妈常用这种方法对付我。”

    “哈……哈……”大家一阵会心的大笑。

    “通俗地讲是这样的。”郑老师笑着继续解释,“这种思想也体现在周公的另一篇文告《康诰》里,在那篇文告中,周公提出‘明德慎罚’的思想。‘明德’的具体内容是‘保民’,‘慎罚’是依法行事,刑法不可滥用等思想。”

    “在周公的很多文告中,周公反复强调,天子应率诸侯百官,首先是天子自己,务须像保育自己的幼儿一样保育百姓,即所谓‘怀保赤子’;务须像关心自身疾病那样关心民间疾苦,即所谓‘恫矜乃身’, 并且要求王、诸侯应该‘先知稼穑之艰难’,懂得体恤人民。”姚老师引经据典补充说明,“史书记载,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意思就是说,周公即使正在吃饭或者洗头,只要听见有政事要处理,也会立即吐出嘴里的东西,绾起头发接见来客。周公的礼贤下士和勤于政事,所以才能——”

    “天下归心!”同学们齐声说道。

    “如果说,《多士》体现的是‘以德配天’的思想,那么,《多方》则体现了周公‘敬天保民’的观念。”郑老师总结道,“这些观念标志着西周文化与商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西周时期的人们已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以理性的头脑思考世界。因此,才有王国维断言的‘殷周间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那‘多才多艺’也是指周公吗?”赵蕾问道。

    “是的,周公多才多艺。孔子曾赞周公之才,赞叹‘周公之才之美’,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制大礼作大乐’。”姚老师手指大殿,“我们先参观,再来讨论这部分的内容。”

    众人迈步进入大殿。大殿正中供奉着周公的彩塑雕像,两侧是周公的弟弟召公与毕公,也是当时辅佐成王的功臣,他们与周公在同一供桌上。再往两侧站立着的是周公的长子伯禽和次子君陈王的彩塑。其中伯禽的彩塑立像是1991年在修整定鼎堂时,于东墙壁龛内发现的,是明代时所塑,泥胎彩绘,历400多年,仍基本完好,为研究明代塑像和服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殿堂四周的墙壁上,采用中国画散点的方法,用六幅画面,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周公牧野之战、辅佐成王、东征平乱、分封诸侯、营建洛邑和制作礼乐等六大功绩。整个画面颜色鲜亮,栩栩如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