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一)改善生存环境和加速建设的矛盾日益尖锐

    21世纪以来,在初步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新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既要加速建设,又要满足老百姓消费结构升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但是,加快建设和老百姓消费热点转向买房、买车,客观上必然消耗更多资源,加大污染排放,给资源、环境和社会带来新的压力。这就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建设规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群众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要求相适应。

    (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已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但是在粗放的增长方式下,土地、淡水、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受到严峻挑战。目前,我国人均资源紧缺,绝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资源消耗量或自然资产损失量却排在世界前列。环境质量处于“局部有改善、整体在恶化”的局面。如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大的起色,这种局面只会延续,不会发生根本性好转。

    (三)区域发展格局不合理,加大资源环境压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区域产业特色不突出。在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炼焦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领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且恶化了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

    另外,经济活动在一些地区过分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密度较大地区的个别地方出现了过度发展的迹象。人口和经济活动向这些地方集中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再如,地区之间竞争秩序混乱。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和环境压力逐步增大,有些地区成为资源高消耗地区和生态脆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缓慢,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增长方式削弱了本来就脆弱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四)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

    总体来说,我国劳动力总量还比较大,供给相对比较充裕,低成本优势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也要看到,在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并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熟练技术工人供不应求,局部地区开始出现普通劳动力短缺现象,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并且随着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增长率下降,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自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连续三年出现绝对数量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45万人。2013年,国家统计局将劳动年龄人口的统计范围调整为16~60岁。统计结果显示,16~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9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6%。2014年,统计局以16~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统计对象,结果发现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上年末又减少了371万人,总数为915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

    与此同时,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发展的土地供给都趋于紧张,土地成本不断上涨的趋势将长期维持。只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高端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才能应对要素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

    (五)人口老龄化速度超常加快

    一方面,中国在人均GDP水平较低时,就迈入了老龄化的门槛。公开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大致为5000~10000美元;发展中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大约在两千美元: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只有一千美元左右。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超常。根据国外有关机构资料,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8年,而中国估计只要27年。人口老龄化既会降低国民储蓄总水平,也会提高人口赡养负担,影响社会财富的增长。中国这种“未富先老”的人口结构变动态势,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紧迫要求。只有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才有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六)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领域竞争加剧

    一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低碳经济正在催生新产业成长和结构性变革;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正在改变全球性生产—消费格局。要求我们必须调整产业发展模式。二是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新一轮产业分工格局的调整。美国吸取经济过度虚拟化的教训,重新推行“再工业化”,推出《振兴美国制造业框架》,以制造业促进就业、以出口拉动增长。这将会对业已形成的世界分工格局产生影响,为此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三是新产业、新技术成为竞争点。美国最近推出《美国创新战略》,提出要充分发挥创新潜力,使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促进科技在国家优先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2009年的研发投入为16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5%。欧盟新近公布的《欧洲2020战略》,突出了以创新、绿色增长和就业为重点,在创新方面要增加研发投入,把研发经费占欧盟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9%提高到3%,并提出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主的智能经济目标。日本推出《未来开拓战略》(2009),将低碳革命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把太阳能发电、普及环保型汽车、推动家电节能作为解决经济衰退和气候变化双重危机的“新三大神器”。可见,以技术创新推动新产业发展,成为竞争的新焦点、发展的新路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