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十二经脉互相循行动图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十二经脉互相循行动图

    

    腧穴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可分为阿是穴、奇穴和经穴三类,现就其各自的特点分述如下:

    (一)阿是穴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扪当穴等。是以压痛或疾病反应点作为刺灸的部位。这类穴位的特点是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无经脉归属。一般来说,阿是穴多位于病变附近,也有位于与其距离较远处的。

    “阿是”之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其中记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掐)其上,若里(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其实《内经》最早称之为“以痛为腧”。如《灵枢·五邪》说:“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问·缪刺论》也说:“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素问·骨空论》还说:“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指的都是以或痛、或快、或特殊反应处作为刺灸部位,都有阿是之意。此外,《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根据其部位不固定的特点,称之为“不定穴”;《医学纲目》称为“天应穴”。以上种种,其名虽异,其意则同。

    (二)奇穴

    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统称为“经外奇穴”,简称“奇穴”。奇穴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有具体的名称、有固定的位置,但无经脉归属。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一,多数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如百劳穴治瘰疬,四缝穴治小儿疳积等。

    历代文献有关奇穴的记载很多,如《备急千金要方》载有奇穴187个之多,均散见于各类病症的治疗篇中。但这时没有“奇穴”这一称法,只因其取穴法不同于经穴,近人都把它算成奇穴。明代《奇效良方》才专列“奇穴”,但只收集了26穴。《针灸大成》始列“经外奇穴”一门,载有35穴。《类经图翼》也专列“奇俞类集”一篇,载有84穴。《针灸集成》汇集了144穴。可见,历代医家对奇穴颇为重视。奇穴的分布较为分散,有的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没有列入十四经穴中;有的虽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却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有的奇穴并不是指一个穴位,而是多个穴位的组合,如十宣、八邪、八风、华佗夹脊等;有些虽名为奇穴,但实际上就是经穴,如胞门、子户,实际就是水道穴,四花就是胆俞、膈俞四穴。

    (三)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总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其特点是有具体的名称、有固定的位置,有经脉归属。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证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的。

    经穴的数目也是由少到多不断发展起来的。《灵枢·本输》论列各经五输穴,《素问·气府论》论列各经“脉气所发”穴,《灵枢·经脉》论列各络穴,这些都是经络在四肢的基本穴位,为以后腧穴的分经归类奠定了基础。《内经》多处提到“三百六十五穴”之数,但实际其载有穴名者只160个左右;后世的《针灸甲乙经》《千金翼方》记载了经穴349个,数目有较大的突破;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记载的穴数又有所增加,达到了354个;明代《针灸大成》记载有经穴359个;至清代《针灸逢源》,经穴总数才达到361个,此数目一直沿用至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