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胰液及其作用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胰液及其作用

    

    (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胰腺包括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胰岛)。胰液是由外分泌腺分泌的,胰腺的腺泡细胞主要分泌胰酶,胰腺的小导管细胞主要分泌和水。胰液是无色无嗅的碱性液体,p H为7.8~8.4,渗透压接近血浆。人每天分泌的胰液量为1~2L。

    1.水和碳酸氢盐 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黏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同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 H环境。

    2.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 是消化蛋白质的主要消化酶,它们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并存在于胰液中,随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小肠中的肠激酶能将无活性的胰蛋白酶原激活,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后者还能激活无活性的糜蛋白酶原,使其变为有活性的糜蛋白酶。另外,盐酸、组织液和胰蛋白酶本身均可激活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单独作用时能将蛋白质分解为胨或,当它们协同作用时,则使蛋白质进一步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3.胰脂肪酶 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能在胆盐和辅酯酶的协同下,水解三酰甘油为甘油、单酰甘油和脂肪酸。其最适p H为7.5~8.5。胰液中还有一定量的胆固醇酯酶和磷脂酶,分别水解胆固醇酯和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4.胰淀粉酶 能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效率高、速度快。在小肠内,淀粉与胰液接触约10 min就能全部水解。其最适p H为6.7~7.0。

    5.其他酶类 胰液中还有羧基肽酶原,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羧基肽酶原被胰蛋白酶激活。它们分别水解多肽为氨基酸,水解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为单核苷酸。

    胰液中含有水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的,因此,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如果胰液分泌障碍,即使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也会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由于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不能消化、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产生胰性腹泻。脂肪吸收障碍又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产生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但糖的消化和吸收一般不受影响。

    链接 急性胰腺炎

    正常情况下,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并不消化胰腺本身,这除了胰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外,还因为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它的作用是使胰蛋白酶失活,并能部分抑制糜蛋白酶的活性。因此一般情况下,它能抵抗胰腺内少量活化的胰蛋白酶对胰腺本身的消化。但因它的量少、作用小,当暴饮暴食引起胰液分泌增多时,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腺小导管和胰腺腺泡破裂,胰蛋白酶原大量溢入胰腺间质,并被组织液激活,这就大大超过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作用能力,于是引起胰腺自身消化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是不分泌或很少分泌的。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即开始。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1.神经调节 与胃液分泌调节类似,食物有关的形象、气味、声音等对视、嗅、听感受器的刺激,食物对口咽、食管、胃和小肠感受器的刺激,都可通过条件与非条件神经反射引起胰液分泌。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后者既可通过释放ACh直接作用于胰腺(纯神经机制),也可通过引起胃窦和小肠释放促胃液素,促胃液素再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分泌(迷走-促胃液素机制)。迷走神经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对小导管管壁细胞的作用较弱。因此,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特点是:水和碳酸氢盐较少,酶的含量较多。交感神经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

    2.体液调节

    (1)促胰液素:当酸性食糜进入小肠,使p H降至4.5以下时,可刺激小肠黏膜内的S细胞释放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主要是小导管管壁细胞,故引起水和碳酸氢盐分泌较多,而酶的分泌较少。

    (2)缩胆囊素:也称促胰酶素,由小肠黏膜的I细胞分泌,它主要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具有促进胰酶分泌(也有少量水和碳酸氢盐分泌)和收缩胆囊的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