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伯氏疏螺旋体的检查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伯氏疏螺旋体的检查

    

    1.形态学观察 取患者结膜囊分泌物涂片,Giemsa染色,暗视野下观察。伯氏疏螺旋体十分细长,两端直而尖,近端有4~8根鞭毛,扭曲、翻转,运动活跃。直接涂片镜检法阳性率低。

    2.分离及培养 常用含兔血清、牛血清的固体培养基培养,可形成菌落。分离后用单克隆抗体鉴定。此方法需时长,一般不做常规临床检查方法。

    3.检测抗体 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内的特异性抗体是诊断莱姆病的常用方法。一般在发病后数周内进行检测,阳性率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表面免疫荧光测定:用于检测患者血清内的伯氏疏螺旋体IgG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方法基本同前述。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超声波处理的伯氏疏螺旋体作为抗原,包被于固相支持物上(通常为微孔培养板),检测患者血清内的IgM抗体。

    (3)免疫印迹技术:先将已知伯氏疏螺旋体蛋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接着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再与患者血清孵育,再与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反应,显色。此方法结果特异性高,有助于排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产生的假阳性。

    4.检测抗原 由于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后抗体出现较迟,因此血清学检查不适用于早期诊断。直接检测结膜囊分泌物或其他分泌物及体液中的抗原有助于此病的早期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试验。前者将标本包被于固相支持物上,加入伯氏疏螺旋体抗体及酶标二抗,直接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抗原。后者直接检测伯氏疏螺旋体DNA。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