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谎言重复一百遍就变成真理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谎言重复一百遍就变成真理

    

    在《战国策·秦策二》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子名叫曾参,曾经住在一个叫“费”的地方,那里有个人和曾子同名同姓。一天,那个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参杀人了。”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绝不会杀人。”说完就若无其事地继续织布。没过多久,又有人来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参杀人了。”这次曾子的母亲害怕了,丢下织布的梭子跑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与“众口铄金”的寓意相似,所谓众口铄金,指的是众人的言论,可以使金子熔化。比喻人多嘴杂,能混淆是非。然而,谣言真可以掩盖真相吗?这个问题对诡辩者来说,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部长,希特勒最亲密的朋友、盟友、死党,纳粹党魁之一的戈培尔,曾经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即通过不断地重复一个虚假的观点,可以削弱论敌的批判力,可以为自己提供舆论上乃至事实上的支持。

    事实上,谎言根本不需要重复一千遍,也不需要重复一百遍,重复三遍即可让人信以为真。谎言的重复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是同一个人不断地重复一个谎言,二是多个人不断地传播一个谎言。

    ◎把人逼疯

    简单地重复同一观点,而没有进一步提供论证或支持,看似是无力的争辩,但事实上却可以削弱论敌的反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不断地重复能增加逻辑的合理性,让人误以为事实真的如其所说。但由于没有进一步阐述论点,所以再多的重复也与事实无关,也难以取信于人,这种谬误其实是在诉诸心理因素,而不是诉诸理性。

    老师:教室的窗户玻璃被弹弓打破了,这件事是你干的吗?

    学生:老师,这件事不是我干的!

    老师:但是这把弹弓是你的,你怎么解释呢?

    学生:可是老师,这件事真的不是我干的!

    老师:你说不是你干的,有人可以证实吗?

    学生:老师,这件事真不是我干的,我对天发誓。

    老师:不要再狡辩了,有人看见你下课的时候玩弹弓。

    学生:老师,我是被冤枉的,这件事不是我干的!

    ……

    在这段可以无止境地进行下去的对话中,除非老师把目击证人找出来,证明那个学生打破了教室窗户玻璃,否则,这场论辩反而对学生有利。不知情的学生们,很可能随着那个同学的不断重复谎言,误以为他真的是被冤枉的。因为按常理来看,一个人如果不是清白的,不会如此不断地为自己辩护。

    一般来说,持续时间较长地重复相同的观点,比短暂地陈述来得有效。面对所有反对的言论,你不为所动,并且不断地重申相同的论点,这不但能让听众感到厌烦,也能慢慢意识到“反对也是徒劳的”。当对手感到厌烦而放弃时,听众就会很自然地认为,是他们没有理由反驳而作罢,这是认输的表现。于是,你就顺理成章地获胜了。

    ◎百般抵赖

    重复谎言谬误是在否认事实,是在百般抵赖,有时就是赤裸裸地睁眼说瞎话。此类诡辩者的口头禅是“就不是!就不是!就不是!”使用这种话语诡辩时,谎言往往不攻自破,有时还会闹出天大的笑话。例如,在《百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几个人坐在一间屋子里闲聊,谈到某人的品行时,其中一个人说:“这个人各方面都很好,只有两样不好,一是喜欢发怒,二是做事鲁莽。”不料此人正好经过门外,听见有人这样评价他(其实这个评价并不差),于是勃然大怒,一脚把门踢开,挥拳就要打那个说话的人,嘴里还说:“我哪里喜欢发怒?我什么时候做事鲁莽?”有人就说:“过去的且不说,现在不就证明了吗?”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事实面前,还要用谎言为自己诡辩,事实不就立刻戳穿了谎言吗?所以说,百般抵赖诡辩有时就是自取其辱。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我们讨厌重复谎言地诡辩,但我们却深受这种诡辩的影响,比如,有的广告就是在不断地重复谎言(广告名不副实,有意夸大,形同谎言)。

    广告制作人就是再三重复谎言的忠实信徒,他们知道只要广告重复的次数够多,一个似是而非的诉求就能获得信誉和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重视广告宣传。与之相对应的,许多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往往以“名气”为选择依据,而名气从何而来呢?很大程度上来自平时听过、讲过的广告。面对一个陌生品牌的产品时,很多人会说:“这个牌子我没听过,肯定不怎么样,我要买名牌(打过广告的)。”试问,这不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吗?

    ◎三人成虎

    与同一个人多次重复同一观点造成的重复谎言诡辩相比,多个人重复同一个观点、传播同一个观点所产生的诡辩效果更明显。毕竟人多力量大,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受到“众人”影响,即从众心理。在《战国策·魏策二》中,有则故事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为了防止魏王听信谗言,临走时特意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

    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怎么会有老虎呢?这显然是谎言,但是当三个人都说大街上有老虎时,大家就会真以为有老虎。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远远不止三个,希望大王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

    这就是“三人成虎”的故事,故事中的庞葱深知谣言经过不断地重复,可以掩盖真相的道理。作为当代人,我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切忌相信谣言,要牢记“谣言止于智者”,用理智去寻找真相。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