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西汉时期的陶俑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西汉时期的陶俑

    美术世界

    

    汉人追求厚葬的风俗,给后代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艺术遗产。汉墓中出土的壁画、俑人、铜镜中,不乏艺术性很强的作品。汉代砖石艺术更是辉煌,题材广泛,画面精美。

    

万岁瓦当
现存西汉瓦当上如有多个文字,往往以线条分隔,但这个瓦当上“万岁”二字则浑然一体,印文布局严整,疏密得宜,笔画圆劲,宛如一枚放大的印章。“ 万岁”二字在汉代只有祝愿时间长久之意,一般老百姓都能使用,到后世才被帝王垄断。

    ∷绘画艺术

    

    

车马出行图
它反映的是东汉豪强贵族出行的场景。马车共有三乘,分为两种,车旁有骑马持弓武士护卫,皆快速驱驰。这幅石刻画面精致,雕刻手法灵活熟练,是研究东汉车马和上层社会出 行仪式的难得实物资料。

    汉代绘画,除去所见帛画作品外,更多的是墓葬所见的壁画。西汉时期的墓室壁画,典型的主题是升仙驱邪。常见的绘画形象,主要是羽化成仙、仙人神异、奇禽怪兽等。东汉时,由于庄园经济的发展和奢靡厚葬风气的盛行,中上层社会都热衷于建造豪华墓室,用壁画为逝者祈求冥福,夸耀其生前的社会地位和拥有的财富。于是,作为西汉壁画基调的驱邪升仙图像日渐减少,而表现死者生前官位和威仪的画面,占据了墓室壁画的主要位置。端坐帐中或车中的墓主,为成群的属吏和盛大的车马出行仪式所簇拥;而家居宴饮、舞乐、杂技等豪华场面,都成为东汉墓室壁画最流行的题材。尘世的威仪和享乐压倒了企望死后升仙的幻想,那些与升仙联系紧密的神兽羽人,常常被另一类表现“祥瑞”的禽兽或植物图像所取代。当人们把目光从升仙的幻景移向描绘现实社会中的车马骑从或宴饮舞乐,乃至宅院庄园的时候,自然导致创作墓室壁画的画师们更加重视写实手法,从而将汉代绘画艺术推上新高峰。

    ∷陶俑形象

    

击鼓说唱陶俑
说唱表演是汉代民间艺术之一,说唱俑则是这种艺术的传神写照。这件陶俑上身袒露,下着长裤,屈身蹲坐,一脚掌向上,一手挟鼓,一手执鼓槌,作说唱状,神态诙谐夸张,表现 出东汉平实感人的生活气息。

    

说书俑

    汉代的人像雕塑作品,存世绝少,更多的是随葬陶俑。西汉早期的陶俑作品,以陕西咸阳杨家湾和江苏徐州狮子山出土的陶俑为代表。它们的性质近于秦始皇兵马俑,是军阵送葬的模拟物,其形体大小则无法与秦俑相比。霸陵附近出土的彩绘女侍俑,或袖手直立,或静默端坐,仪态端庄,线条流畅优美。随着历史的发展,反映家居享乐的侍从乐舞俑及反映农牧耕作的庄园情趣俑像,逐渐取代威严壮观的送葬军阵俑和端庄娴静的宫廷侍女俑,成为主流。相应的,俑的艺术造型,形象活泼,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四川地区出土的从东汉到三国时期的陶俑,常见的题材是骏马拖驾的马车及成群的男女侍仆,而反映庖厨执炊及短衣赤足劳动者的形象,也不在少数。俑群中最生动写实的作品,是舞乐百戏的表演者,如昂首鼓琴的乐师,如长袖善舞的舞伎,如幽默滑稽的说唱者等。其形象鲜明生动,使人能够轻易感受明快欢欣的气氛。

    

杂技马戏画像砖
长63.5厘米,宽33厘米。画面中心为二马车奔驰,车上立有长杆,伎人或站立、或倒挂在杆顶,着实惊险之极。马车前有骑士持杆,旁 边另有一骑士纵马引弓,似在表演箭术。

    

月神画像砖
这块画像砖上的图案是一只长着人头的大鸟。人头上盘着高髻,颈部生出向前蜷曲的长长羽毛,鸟身上可看出双翅和尾羽。鸟身内有一内凹的圆形,中有一只蟾蜍和一株桂树,这是在表现传说中的月亮。鸟周围有二星闪烁。中国古代传说中,女仙领袖西 王母往往有月神和日神相伴。这只神鸟,就是伴随着西王母的月神。

    

房屋画像砖

    ∷画像砖石

    盛行于两汉、至东汉达到艺术上的黄金时代的画像石、画像砖,是汉代遗留下来的重要的美术作品。由于存世数量浩大、雕刻技法多变和表现内容丰富,因而被誉为“图谱式的汉代百科全书”。画像石和画像砖,多作为墓葬和祭祀性场所的装饰,与汉代世家显贵崇尚奢华厚葬的风气密切相关。画像石以石为地,用刀代笔,先绘图案,然后刻出。画像砖的制作,多是先制模后捺印组合在一起,东汉则盛行一砖一模构图。画像石、画像砖的内容,或围绕墓主人生平、财富、社会地位及为其服务的生产活动而展开,如表现死者生前显赫地位场面的车马出行、燕居宴饮等场面,如表现经济活动的纺织、冶铁、酿酒等活动;或因显现汉代一般民众的精神信仰世界而展开,如表现神仙和鬼神敬仰的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等虚幻人物。而且汉代画像砖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画像砖风格,山东的多质朴厚重,河南的雄健壮实,四川的精巧活泼,陕西的简练朴素,可谓风格迥异,各领风骚。

    

抚琴画像石

    ∷铜镜之光

    

规矩鸟兽纹镜
规矩纹镜又称博局镜,是汉代最流行、制作最精细的镜类之一。其主要特征是纹饰中有规矩纹的三个双线符号T、L、V。这三个符号在其他镜类中作为主要辅纹常使用,因此,常出现规矩蟠螭纹镜、规矩草叶纹镜等。而规矩纹镜则以规矩纹为主题纹饰,按其纹饰的变化可分为四神规矩镜、鸟兽纹规矩镜,几何纹规矩镜、简化规矩镜等。规矩纹镜圆形,圆钮,有四叶形,柿蒂形、圆形钮座,座多双线方框,框外内区列T、L、V符号以及四神或鸟兽或几何纹,其外有铭文一圈。外区为多周锯齿纹、水波纹、流云纹组成的圈带。整个镜背纹饰排列严密,井然有序,美观大方。图中此镜属此类镜中的经典作品。

    汉代工艺美术作品中,铜镜首屈一指。虽为日常生活用具,但因其形制和文饰的精美多变而有较高的审美情趣。西汉时期,当许多青铜器具被漆器和陶器取代之际,铜镜艺术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西汉前期,具有战国铜镜遗风的“蟠螭纹镜”仍然流行于世。自武帝起,“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逐渐流行普遍。西汉后期,以“日光镜”和“昭明镜”为典型,纹饰简洁而规整。王莽时期,纹饰题材有所创新和突破,各类禽鸟、瑞兽等形象各异的图案相继出现。东汉时期,铜镜制作达到了更高水平,而长江流域出现了浮雕式的“神兽镜”和“画像镜”。这种镜的纹饰繁缛细腻,题材多为灵兽、仙人、车马出行等,而历史人物也出现其间。历史人物题材的纹饰中,伍子胥画像镜最为常见。这类铜镜的制作,采用了近似浮雕的技法,改变过去以单线勾勒画像轮廓的手法,使主要纹饰突出隆起,形成高低起伏,呼之欲出的高浮雕效果,可谓开后代镜饰图案高圆浮雕的先河。汉代铜镜艺术达到了一个最为鼎盛繁荣的时期,形制、纹饰更为丰富多彩,铸造方法更新,更为精巧。

    

四乳草叶纹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