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清朝•洪亮吉)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清朝•洪亮吉)

    洪亮吉是清朝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进士,先任翰林院编修,后任贵州学政,参与撰修《高宗实录》。

    洪亮吉生于1746年。他的科举经历坎坷,四十四岁时才中了进士。洪亮吉是那个时代最为敏锐的批评家,曾因上书陈述弊政被流放伊犁,第二年获释。

    后来,受业于朱筠,与戴震、邵晋涵、王念孙等学者交游很深,放浪于山水间十年。著作颇多,精于经史、音韵训诂学与地理沿革等,著作有《春秋左传诂》《卷施阁集》《更生斋集》《北江诗话》等。

    洪亮吉有四个儿子:饴孙、符孙、胙孙、孙。他关心儿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希望他们都能成为有作为、有出息的人。

    在晚年,洪亮吉给儿子们写了一封家书《与子书》,对儿子们进行了教诲。

    在家书中,他说,我年纪已迫近老暮,不能够继续在外面卖力谋生,想到你们渐渐地成长起来,回想往事,希望你们在我老年时能放松一下我肩膀上的家务担子。因此,给你们写了此家信。

    城外有两顷贫瘠的土地,城东有三十间旧屋,给你们四个儿子、一个孙子继承。

    你们以为少吗?像战国时期孙叔敖那样的廉洁官吏,临死前,告诫儿子不要接受国王的封地。他的儿子遵从父训,自力更生,还有过背柴度日的遭遇。

    你们认为多吗?西汉太傅疏广退休回家,带回七十斤黄金,他的子孙希望他留下一些,他却都分给了各位故旧。其实,只要能勤劳吃苦地持家,会使衣食基本够用。

    再说,我本就是个中等才能的人,不敢以贤哲那样的高度要求你们。只是我早年就接受先人的训诫,家门有朴素之风,因家贫无衣,须换衣而出门,两天吃一天的饭,屡遭家难,粗略地领会了人之常情。

    “忍饿读书”,这是亡父所留给我的话语。“享用俸禄而不用不义之财,享福而不享非分之福,居家就在家尽孝,为官就为国家尽忠。”这是我的母亲早晚耳提面命的话题。你们要继承我们优良的家风啊!

    只有俭朴,才可以立足于社会;只有宽恕,才可以保护自己。俭朴就可以对人无所求,宽恕就可以对外物不抵触。何况,你们身在寒门而处奢侈世俗之中,道德水平不高却还要继承祖先的事业呢。

    你们不要在宴请朋友时表现轻浮,不要沾染上浅薄的世俗之气,不要推崇古代而否定当代,不要走过后面的路而忘掉前面的路,不要喜爱玉璧而不爱惜名声,不要畏惧声威之势而不畏惧众人的公正评论。得志与不得志都由天命决定,丰俭任凭遭际而定,随遇而安,如此罢了。

    饴孙,你的年龄已过了三十,处世还不能够平心静气,自我克制,这是你的短处。只是编校古书,还懂得一些条理,日后或许能传承我所研究的学问。我幼年时,就嗜好六书之学,长大了仍然不厌倦。

    现在,符孙也已经过了二十岁,读书、写字不用心,一下笔就出错,经历过十个老师,也难以学成一技,学问不能修成,也只能这样了吧!

    其余的几个幼小的孩子,年龄都还小,不大懂事,还处在争抢梨果的年龄阶段,也不能辨别哪是豆子,哪是麦子。

    我只是想,作为教育者的子弟,纵然,你们不是一母所生,但从小就生活在书香门第,也会有一些相同的气血。日后兄长带领弟弟,父亲督促儿子,或许我们这寒门弱族,不会坠失先人留下的事业。

    追求立功扬名的士人,献身于时世;勤苦读书的士人,献身于古籍。各有所好,不能够勉强,关键在于立志如何。身形体质不能与天地争长久,姓名字号则能与嵩山华山争比高低。立足于急流之中,要学金石那样落地稳固;在深沟水边照看身影,要师法江海的宽广。

    勤苦要如东汉王霸的儿子一样,即使穷困到蓬头垢面的地步,也不觉得惭愧;懒惰如南朝梁代任仿的后人一样,即使是穿着葛衣粗布,也不值得怜悯。你们要引以为戒啊!

    那彭泽令陶渊明是高人啊,也不忘记教导儿子;北齐魏收性情轻薄,他的品德虽然不好,也留给儿子遗言《枕中篇》。我上不敢比渊明,下不至于等同魏收,只是要求你们成就我的志向罢了。

    又何况,我承皇恩而返回故乡,已经属于再生一次了。忧患备尝,或许可以考虑一下安逸行乐了。

    每当朝阳照射进门,晚月洒在窗口,春树将开花,秋林未落叶时,我多想携带晋朝安东参军阮孚常用的木头鞋子,荡起渔父的船只,东望国都之门,西寻村落别墅,观南湖留其浩渺清澈,陟北山,赞其高耸凉寒,携伴出游,行歌而归。

    只要你们像曾子的儿子曾元一样,室内随时都陈列着酒肉招待父亲;像孔子的弟子言偃一样,屋里随时能听到琅琅的诵书声,那我的愿望就满足了。那将是多么的快乐啊!

    现在,我虽然听到鸡鸣就起床,还打算著书立说;到了老年还游于书海,仍在继续做学问。

    但是,又是一年春草绿,我两鬓的发丝已经不再黑了;情谊纯洁的旧友,已是受托于鬼魂而招呼我;与我同一血统的祖先,其故地已经长出柏树之根张望着我。鬼神的意思,就是要我归去,回到真正的归宿处。

    自我反省,我这一生虽有不肖,然而,却没有被故乡亲友小看而排挤,没有被故乡的长者讥笑无能。我的足迹,遍于九州各地,我的名字也镌刻在五岳之山上。

    我的官运虽然说不上显达,但有公卿子弟拜我为师;我的俸禄不算高,但传授学问得来的学费也不算少。我的诗文已有五千首之多,著述也有三十多种,门生和故旧,许多人都曾加以著录。我的弟子也有三百多人。

    穷困至老而出尽最后一口气,隐匿精神而收敛魂魄,终此天年,随从亲人于地下。

    我把这些留给你们,你们不以为很多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