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_阿拉法特_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拉法特

    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和中东和平事业中,有无数的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被誉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的亚西尔·阿拉法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曾有一句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1929年,阿拉法特出生在耶路撒冷一个富商的家庭。幼年时的阿拉法特学习《古兰经》,并背诵全部经文,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青年阿拉法特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期,又到埃及开罗求学。后来随父母迁居加沙,在泽托恩中学学习。当时,阿拉法特受到“收复巴勒斯坦神圣团体”成员麦吉德·哈拉比的影响,对他后来在政治上的成长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1945年,阿拉法特加入巴勒斯坦阿拉伯党,曾率领阿拉伯游击队,向犹太人发动了一次联合进攻。在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期间,阿拉法特参加了穆斯林兄弟会组织的学生运动,当选为巴勒斯坦学生总联盟主席。为了加强自身的军事领导和指挥作战能力,后又进入埃及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阿拉法特在贝鲁特成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并当选为该组织中央委员会主席。后“法塔赫”正式加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长期以来,“巴解组织”一直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而“法塔赫”又在该组织中占主导地位。几年后,由于阿拉法特性情温和,生活俭朴,特别是他稳健务实、善于团结的工作作风,深得大家拥护,被选为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成为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法塔赫”在亚西尔·阿拉法特的领导下拥有苏联和捷克产的武器,以及埃及和科威特的财力支持。总部设在叙利亚,约旦也有基地。阿拉法特提出接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国家的“主张”。阿拉法特一生命运多舛,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曾多次遭遇以色列特工的暗杀及其他险情,但每次都化险为夷。

    经过阿拉法特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巴解组织赢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并得到了联合国的承认,阿拉法特应邀出席了1974年的第29届联合国大会,大会通过决议,确认巴勒斯坦人民享有自决、民族独立和返回家园的权利。在1988年,正式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其领土位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阿拉法特担任了总统,首都为耶路撒冷。

    由于阿拉法特为中东和平事业所做的长期努力,199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博瓦尼和平奖”。第二年,他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长期的动荡生活致使阿拉法特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病情恶化,于2004年10月29前往巴黎治病,11月11日在巴黎去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