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舒新城(—)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舒新城(—)

    舒新城(1893—1960)

    岳 龙

    img49

    舒新城,湖南溆浦人,出版家、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参与新教育运动,进行近代中国教育史研究,提出中华民族新教育样式的构想。

    新教育改革运动始于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创刊,实质上是五四精神在教育领域中的渗透。这场运动借鉴国外的新的教育理论,以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训练学生民主能力为核心。舒新城作为这项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中国较早地实施了中学学科制、选科制,参与了学制改革,悉心研究中学课程,重建学生自治模式,推行中学男女同校,对于传统教育起了极大的冲击作用。尤其是他首倡道尔顿制,并积极付诸实践,当时“全国轰动,各省教育界之来吴淞参观者络绎于途”。1923年在昆明举行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九次会议,在其议决案中,要求新制中学和师范学校实行道尔顿制。道尔顿制随之风靡一时,将新教育改革运动推向高峰。

    然而到了1925年,道尔顿制在中国的试行已是岌岌可危,并最终因《新教育》停刊而归于全面失败。舒新城经过亲自考察反思,认为只有从教育史研究入手,对过去的教育进行概括、总结与反省,才能正确认识并有效解决现实教育问题。于是他开始转向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并由此开拓了一方新的天地。

    在教育史料的收集与研究中,他不但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史料观,而且开辟了一门新学科——教育史料学。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他论定中国新式教育分期“以同治元年为断”,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撰成了《近代中国留学史》,引起了人们对留学教育的重视。此外,他还勾勒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面貌,强调应当重视教育发展背后的文化因素,启发人们注重国本,以重建中国教育。随着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教育出路问题的大讨论,舒新城还提出了他对中国教育应有样式的构想。

    在舒新城看来,中国根本的教育建设方针应是:教育是建设中国的工具,必须服务于经济,服从于小农制度的特殊国情。他据此进一步提出了涉及教育实施的基本取向、教育行政、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的基本原则和构想,反映出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可贵探索精神和以国家富强为使命的高尚情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