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每一个载体的内涵与作用、效果也是不断丰富和扩展的。

    (一)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种类

    1.活动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载体,既承载和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传承和发展着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彰显文化魅力,而且为青年学生的青春文化提供了实际载体。这种青春文化既有利于青年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成长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2.社团载体

    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同学自愿组成的业余团体,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文化以其自发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以其学生参与面之广、活动覆盖面之大、活动之多、培养兴趣质量之高的优势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集中展示和凸显了校园文化的特质追求。

    3.媒介载体

    媒介载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刊、校内广播、校园网、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媒体。在信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校园网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媒介,并且主动地占领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4.环境载体

    校园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校园环境载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内的山、水、楼、桥、路、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条件及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设施,既是物质的硬环境,又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校风、学风、教风以及学校内的政治氛围、学术氛围、人际关系等软环境,是学校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文化底蕴的载体。

    5.标识载体

    标识载体是学校历史和现实中对校园具有标识性意义的人物、事件、器物以及校歌、校训等。这些标识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校园文化内容,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标识,不同的标识也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也赋予了不同的时代诉求与文化内涵。

    (二)运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如何运用这些载体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来吸引青年学生、凝聚青年学生和教育青年学生?这就需要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有侧重,有突出。

    1.依托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现代社会,品牌的辐射力、影响度和示范性效果非常明显。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突出内涵建设,打造生命力强的品牌,就要有意识地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精心研究、继承、开发和包装。一种内涵丰富、深刻隽永、时代性与教育性兼备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观引领、人格熏陶塑造、凝聚激励等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关键是要寻求科学化、规范化、继承性和延续性比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只有这样,才能让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整个学校师生中,吸引他们组织和参与其中,成为交流和受影响的主体。每所高校的地理空间、历史沿革、办学宗旨、校园精神、基础设施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高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时候也要立足自我优势,尊重师生的需要,建立符合时代性和特色鲜明的活动品牌。

    2.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文化的与时俱进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要体现时代性、创新性与前瞻性。要为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搭建一个不断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平台,校园文化活动也要在传承优秀精神文化内涵的同时,增添时代感与生命的活力。近年来,一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关注。一是以社区为单位的社区文化。一般来说,高校学生是以宿舍为社区群居。如何把宿舍打造成为培养大学生良好人际交往能力、道德水准、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的文化活动场所,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二是基于网络信息不断发展的网络文化活动。在高校校园里,网络文化活动依赖于网络资源及网络信息技术,却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手段。做好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文章,才能让高校的网络真正成为舆论引导、思想教育、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是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着“育人为本”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涉及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小觑。以上这些校园文化活动,都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搭建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理想平台。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性

    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把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理论需求和发展需要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前提和出发点,既要坚持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鼓舞大学生、鞭策大学生,又要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习,教师的语言说教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机会大大增加,在多维化活动环境中,学生亲身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到活动的内涵和教育意义。校园文化活动这个平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见一斑。

    4.让知识走出课堂,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实践平台

    稳定的、规范化的、可持续性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也是保证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这个平台的关键。这样才能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由相对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走向社会的大课堂。首先,利用历史文化基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大地,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为大学生参观考察、专题采访、社会调查等活动提供了资源。其次,利用革命、抗战遗址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再次,进行法律、道德、行为教育。福利院、法院、特殊学校等场所,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实践学习的生动课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