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智力因素概述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智力因素概述

    

    一、智力的内涵

    智力的内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一元智力理论,一种是多元智力理论。一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就是人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主要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因素的核心。

    1905年比奈和西蒙编制的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就是按照传统智力论的观点编制的,其检测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就是传统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智力内容。

    多元智力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他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

    二、智力的意义和作用

    一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虽然对智力的具体内涵表述有所不同,但是,人们都认为智力是成就学业、发展事业的重要条件。对青少年而言,没有比较好的智力,就难以学好功课;将来要发展事业,也需要比较好的智力。从一元智力理论的角度讲,有良好的智力,就是有比较强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了这些比较强的能力,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效率就比较高。反之,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效率就比较低。

    三、智力测量

    智力测量起始于20世纪初的法国。1905年,法国政府委托心理学家比纳和医生西蒙制定出了《诊断智力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以后,他们又研制了多种《智力测量表》。比纳和西蒙的智力测量方法传到美国后,美国人十分重视,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孟推对比纳和西蒙的测量表做了改进,取名为《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孟推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改用“智商”来代替比纳的“智龄”作为衡量智力水平的尺度。

    孟推提出的智商,就是智龄的商数,缩写为IQ。其计算公式是:智商=智龄÷实际年龄×100。比如,一个四岁的儿童,能做出四岁组的题目,按公式计算:4÷4×100=100,其智商就是100;如果他能做出五岁组的题目,那么,按公式计算:5÷4×100=125,其智商为125;如果他能做出三岁组的全部题目,四岁组的题目只能做出一半,其智商就是:3.5÷4×100=87.5,以此类推。用智商来表示智力的水平,比用智龄更精确了。孟推经过研究后提出,智商在90~110之间为智力正常,110以上为超常,超过140者为天才,低于90为低常,25以下为白痴。

    继《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量表》之后,还有人设计过一些量表。从现在流行的量表及其测量方法来看,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但是,因为人的智力是动态的和多方面的,而且,智力的发展还会因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的儿童,计算能力、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可能会发展得快些;生活在工人家庭的儿童,他们的工业知识可能会丰富些;生活在农民家庭的儿童,他们的农业知识和从事农业劳动的能力就可能强于城市的儿童……同时,人的智力发展也存在着时间差异,比如,有的人在某个年龄阶段逻辑思维能力或某方面的智力发展快一些,而同一年龄段的另外的人可能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比较慢,而形象思维能力或其他某方面的智力可能发展得比较快,等等。因此,任何智力测量都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测量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且,如果测量者经验不足,或者被测量者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测量的准确度更会受到影响;如果被测量者缺乏正确的态度,还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副作用。比如,测得智商高的,容易自恃聪明而不刻苦学习;测量智商低的,会因之产生悲观和自卑心理而灰心丧气;等等。

    综上所述,智力测量只反映一个人某个方面、某个时期的智力水平,而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发展潜力。在一般情况下,青少年不必去做智力测量,如果真想试一试,可作为智力训练的参考,绝不要把智力测量视为智力的绝对标准,更不要凭一张智力测量报告单就给自己背上“我智商很高,脑袋瓜很聪明”,或者“我智商很低,是个笨蛋”的心理包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