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各派历史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由于不能正确地解决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也就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的本质,产生了各种错误的历史观。人类社会或者被神话化,或者被精神化,或者被自然化了。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把人类社会神话化、精神化或自然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理解实践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或者说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类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全面探讨,在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

    首先,实践是社会性的实践。如前所述,实践首先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和关系,而且人和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并互换其活动。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②。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相制约,共生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而这个目的又决定着人们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可见,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也生成于实践活动中。这就是说,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其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这三种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将此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生产实践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再次,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而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和实践得以进行的自为存在形式,因此,社会发展的动力决不会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它只能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即使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也不是纯粹的外部自然力,而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并且只有在个人的社会交往中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