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公路路基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公路路基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1.路基横断面组成

    (1)一般组成

    ①行车道: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

    ②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构造物。

    ③中间带: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用于分隔对向车辆的带状构造物。

    ④边坡: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⑤边沟: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流水在挖方或低填方路基两侧设置的纵向排水沟。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的横断面组成如图5.2所示。

    图5.2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横断面

    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组成如图5.3所示。

    图5.3 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

    (2)特殊组成

    ①应急停车带: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设置的供临时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需紧急停车车辆使用的临时停车地带。 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时应设应急停车带,其设置间距不宜大于500m,其宽度包括硬路肩在内3.50m,有效长度不小于30m。

    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的连续上坡段,当通行能力运行安全受到影响时,应设置爬坡车道。 爬坡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0m。

    ③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管理设施等的出入口处,高速路、一级公路应设置加(减)速车道,二级公路应设置过渡段。

    ④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时,应设置错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应小于双车道路基宽,如图5.4所示。

    图5.4 错车道布置

    ⑤护坡道: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在取土坑与坡脚之间,沿原地面纵向保留的有一定宽度的平台。

    《标准》规定:

    当路肩边缘与路侧取土坑底的高差小于或等于2m时,取土坑内侧坡顶可与路堤坡脚径相衔接,并采用路堤边坡坡度;当高差大于2m时,应设置宽1m的护坡道;当高差大于6m时,应设置宽2m的护坡道。

    ⑥碎落台: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或边坡上,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纵向平台。

    ⑦截水沟:在地面线较陡的挖方路段,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堑坡顶以外设置的水沟。

    ⑧避险车道: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运行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2.一般组成部分的宽度

    (1)行车道宽度

    1)行车道宽度的计算原理

    式中 B——行车道宽度,m;

    n——车道数,条;

    b——一条车道的宽度,见表5.2;

    NS——设计交通量,辆/h;

    N——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与车速和车型有关,辆/h;

    a——车辆的几何宽度,一般取a=2.5m;

    C——侧向余宽,包括车与车(同向或对向)之间余宽和车与边(内侧边或外侧边)之间的余宽(m);据实测,侧向余宽值的大小与车速和交通组成有关,且与车速成正比。

    2)规定

    各级公路的行车道宽度见表5.2。

    表5.2 车道宽度

    注:高速公路为八车道,当设置左侧硬路肩时,内侧车道宽度可采用3.50m。

    (2)路肩

    1)组成及作用

    路肩由土路肩和硬路肩组成,如图5.5所示。 硬路肩又称加固路肩,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硬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一般为0.5m,结构与行车道结构相同,用行车道外侧标线或不同的路面颜色来表示。 二、三、四级公路可不设硬路肩,但在村镇附近及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应予加固。 高速公路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道左侧应设硬路肩,其宽度一般为1.25m(设计速度120km/h)、1.00m(设计速度100km/h)或0.75m(设计速度≤80km/h)。

    路肩的作用是:

    ①增加路幅的侧向余宽,供临时停车、错车或堆放养路材料之用;

    ②具有保护路面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

    ③显示行车道的边缘线,有利于视线诱导,增加行车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图5.5 路肩的组成

    ④为公路的其他设施(如护墙、护栏、绿化、电杆、地下管线等)提供设置的场地(注意:设施的设置不得侵入建筑限界以内),也可供养护人员养护操作、避车之用;

    ⑤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感。

    2)宽度

    各级公路路肩的宽度见表5.3和表5.4。

    表5.3 路肩宽度

    注:①正常情况下,应采用一般值;在设爬坡车道、变速车道及超车道路段,受地形、地物限制路段及多车道特大桥,可论证采用最小值。

    ②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以通行小客车为主时,右侧硬路肩可采用括号内的值。

    表5.4 分离式断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左侧路肩宽度

    采用边沟排水的城市道路应在路面外侧设置路肩,见表5.5。

    表5.5 路肩最小宽度

    注:括号内为主干路保护性路肩最小宽度的取值。

    (3)中间带

    1)组成及作用

    图5.6 中间带的组成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整体式断面型式应设置中间带。 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和两条左侧路缘带组成,如图5.6所示。

    其作用是:

    ①将对向车流分开,避免车辆任意调头,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通行能力。

    ②在中间带上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既可以防止对向车灯产生的眩光,又美化路容和环境。

    ③为沿线设施(如交通标志、标牌、护栏、防眩网、灯柱地下管线等)的设置提供场地(注意不可侵入建筑限界以内)。

    ④为公路分期改建提供储备用地。

    ⑤显示行车道位置,起视线诱导作用。

    2)宽度

    中间带的宽度依行车道的侧向余宽和设施带宽度而定,越宽效果越好。 但由于土地资源十分宝贵,我国基本上采用窄的中间带,其宽度随公路等级和地形变化为2.50~4.50m,特殊情况下可减至2.00m。 整体式断面公路的中间带,一般规定见表5.6。

    表5.6 中间带宽度

    注:“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

    为了便于养护作业和某些车辆在必要时驶向反向车道,中央分隔带应按一定距离设置开口部。 开口部一般情况下以每2km的间距设置,不宜太密。

    一条公路上不得频繁变化中央分隔带宽度以保持良好的线形及视觉。 不得已需改变时,应设置渐变过渡段,使车道中心线的线形圆滑、顺适。

    3.路基宽度

    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 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应急停车带等,尚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各级公路的路基宽度见表5.7。

    表5.7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

    注:①“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

    ②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一般值”为设置左侧硬路肩、内侧车道采用3.50m时的宽度;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最小值”为不设置左侧硬路肩、内侧车道采用3.75m时的宽度。

    四级公路宜采用3.5m的行车道和6.5m的路基,当交通量较大时,可采用6.0m的行车道和7.0m的路基,在工程特别艰巨以及交通量很小路段,可采用4.5m路基,但应按《标准》规定,设置错车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