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主体功能区是根据规划确定的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主体功能区是根据规划确定的

特色与创新之处_宁夏回族聚居限制开发生态区区域发展机理与模式研究

    

    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功能区建设是当前决策层、学术界关注与研究的重大问题,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限制开发生态区进行进一步细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不同类型的限制开发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农业保障价值、地域文化价值和旅游、商贸价值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视角有别于以往的研究。

    本研究注重回族文化、经济价值取向、生产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对限制开发区产业和发展模式形成机理的分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包振娟,罗光华,贾云鹏.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配套政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5):22~24.

    [2]曹有挥,陈雯,吴威,等.安徽沿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30(3):383~389.

    [3]陈雯,段学军,陈江龙,等.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J].地理学报,2004(S1):53~58.

    [4]杜黎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区域政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6):241~244.

    [5]段学军,陈雯.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法探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540~545.

    [6]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62(4):348~349.

    [7]方忠权,丁四保.主体功能区划与中国区域规划创新[J].地理科学,2008(8):483~487.

    [8]高国力.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初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7,(4):3~5.

    [9]朱传耿,马晓冬,孟召宜,等.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方法、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0]希静,张可云.解读主体功能区[J].中国科技财富,2007(4):76~78.

    [11]魏后凯.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冷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7(3):28~30.

    [12]王新涛,王建军.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J].北方经济,2007(6):11~13.

    [13]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3):64~68.

    [14]张广海,李雪.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4):57~61.

    [15]贺瑶.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6]侯晓丽,贾晓祥.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区域政策体系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08(2)46~48.

    [17]赖华东.主体功能区分类区域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8]李慧玲,王玉玺,孟丹.基于区域承载力的新疆主体功能区划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4):31~33.

    [19]李军杰.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主体思路:兼论划分指数的设计方案[J].中国经贸导刊,2006(11):45~46.

    [20]李柱甫.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99.

    [21]陆大道.我国功能区及其发展问题.http://www.jt.ldu.edu.cn/show.aspid=379.

    [22]王倩.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研究[J].经济纵横,2007(13):21~23.

    [23]夏静.构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政政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8(1):61~62.

    [24]熊理然,成卓,李江苏.主体功能区格局下中国人口再布局实现机理及其政策取向[J].城市,2009(2):62~67.

    [25]孙志峰.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政策设计[J].财政与发展,2007(2):14~20.

    [26]许根林,施祖麟.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合理定位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7(5):13~17.

    [27]于百灵.基于GIS的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28]袁朱.国外主体功能区划及其分类政策的研究和启示[J].中国发展观察,2007(2):54~56.

    [29]张可云.主体功能区的操作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国发展观察,2007(3):26~27.

    [30]周寅.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6(2):78~79.

    [31]张郁,丁四保.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J].经济地理,2008(5):849~852.

    [32]牛叔文,张馨,董建梅,等.基于主体功能分区的空间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5):732~737.

    [33]宋玉祥,丁四保.空间政策,由区域倾斜到产业倾斜[J].经济地理,2010,30(1):1~5.

    [34]刘战慧.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J].城市问题,2010(10):80~84.

    [35]王卉彤,石刚.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J].财政与金融,2008(12):40~42.

    [36]徐勇,刘艳华,汤青.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与黄土高原生态恢复[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6):1~5.

    [37]刘富朝.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的未来协调方向研究[J].消费导刊,2009(19):95~96.

    [38]普荣,白海霞.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16~21.

    [39]袁锋,吴映梅,武友德,等.金沙江中上游限制开发区产业结构整合与战略定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5):32~36.

    [40]庞静.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产业选择的SWTO探析——以甘肃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7~78.

    [41]陶静,马海霞.新疆限制开发区产业问题研究[J].实事求是,2010(3):53~58.

    [42]李富佳,韩增林,王利.主体功能区划下过渡期辽宁省限制开发区发展模式[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5):103~111.

    [43]王玉岩.湖北省农业型限制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