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信息的基本概念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信息的基本概念

    121 信息与数据

    信息化社会是一种以信息的产生、信息的处理为中心的社会形态,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源产生新的价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一词已被滥用,数据和信息也经常是不区分的,但实际上,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并不相同。数据 (data)是一组表示数量、行动和目标的非随机可鉴别的符号。它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如¥,也可以是图像、声音或者味道。数据项可以按使用的目的组织成数据结构。对信息的接收始于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的解读。数据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即当接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可以用公式 “数据+背景=信息”表示。

    广义地讲,数据的种类很多,符号和符号组合成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以获得一组数据所载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文本 (text)、图形(graph)、图像 (image)、音频 (audio)、视频 (video)、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运输情况,这些都是数据。数据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是客观事物的基本表达。

    “信息”一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即有 “信”字的出现。“信”常可作消息来理解。作为日常用语,“信息”经常是指 “音讯、消息”的意思,简单地讲,通过信息,可以告诉我们某件事情,可以使我们增加一定的知识。信息是对某个事件或者事物的一般属性的描述。

    所谓有用的信息,因人而异,因此,是否是信息,不是由传者,而是由受者所决定的。

    对 “信息”的定义,可以认为: “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degree of knowledge)。”信息也可以称之为情报,总是通过数据形式来表示,加载在数据之上并对数据的具体含义进行解释。因此,也可以说,信息就是经过加工处理后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可以比喻为:数据是原料,而信息是产品。(见图11)

    图11 数据至信息的转换

    图12 一级的信息可能是另一级的数据

    与原料和产品的概念相似,一个系统的产品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的原料。那么,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成为另一个系统的数据。例如,派车单对司机来说可能是信息,而对公司副总经理来说,它只是数据。这种情况可用图12来说明。

    122 信息的特性

    1客观性

    信息的最早概念是 “关于客观事物的可通信的知识”,通信是把信息用于客观事实。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信息是关于事务正确的描述,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客观性是信息首要的特性。

    2时效性和时滞性

    信息是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即信息一经生成,其反映的内容越新,它的价值越大;时间延长,价值越小,一旦信息的内容被人们了解了,价值就消失了。信息使用价值还取决于使用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即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效的信息,在此时间之外就是无效信息,而且任何信息从信源传播到信宿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都有其时滞性。

    3传载性

    信息本身只是一些抽象符号,如果不借助于媒介载体,人们对于信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方面,信息的传递必须借助于语言、文字、图像、胶片、磁盘、声波、电波、光波等物质形式的承载媒介才能表现从来,才能被人所接受,并按照既定目标进行处理和存贮;另一方面,信息借助媒介的传递又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这意味着人们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对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信息加以选择,增加利用信息的可能性。

    4共享性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可以共同享用,这是信息与物质的显著区别。信息交流与实物交流有本质的区别:实物交流,一方有所得,必使另一方有所失;而信息交流不会因一方拥有而使另一方失去拥有的可能,也不会因使用次数的累加而损耗信息的内容。信息可共享的特点,使信息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

    5能动性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现在利用的三项宝贵资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互不分割的整体。有物质存在,必有促使它运动的能量存在,必然存在客观描述其运动状态和预测未来的信息。因此,信息的产生、存在和流通,依赖于物质和能量,没有物质和能量就没有信息。但信息在与物质、能量的关系中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它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可以控制或支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并对改变其价值产生影响。股市投资即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除此以外,信息还有可识别性、可压缩性、可转换性、永久性等特性。

    信息还有许多特性,使之区别于物质和能量。

    一是信息具有主观和客观的两重性。信息的客观性表现为信息是客观事物发出的,以客观为依据;信息的主观性反应在信息是人对客观的感受,是人们感觉器官的反应和在大脑思维中的重组。认识信息的主客观两重性意义重大:信息的主客观两重性使信息成为认识的基础。信息的主客观两重性中信息的主观性使人们对客观产生不同的认识。

    二是信息的无限延续性。知识是信息,科学技术是信息,它们都是用符号表达的社会信息。科技知识 (社会信息)是永不消失的。信息不仅在时间上能无限延续,而且在空间上还能无限扩散,这是由于信息具有 “不守恒”的特性。

    三是信息不守恒。以声、光、色、形、热等构成的自然信息,以及各种以符号表达的社会信息都可以产生,可以扩散,可以湮灭,可以放大、缩小,也可以畸变、失真。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守恒才演化出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物质世界,以及神秘莫测、威力无穷的精神世界。

    123 信息流的概念

    信息流,是对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和分析的渠道及过程。信息流从广义上看,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包括从人们的直接交谈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如果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角度来狭义地定义信息流,则可看作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中的流动。

    物流,由 “物”和 “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 “流动”。物流是连接供给和消费、克服空间和时间差异、实现物的价值的经济活动。

    信息流不同于物流,它是一种非实物化的传递过程,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换。信息流传递的是非实物化的知识差,而物流转移的则是实物化的物质差。因此,在两种不同的传递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传递特征。对于两者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简单比较。

    1传递成本

    信息流是借助于实物性的传递介质,实现非实物性信息的传递,因此传递成本较低;物流是实现实物体的空间位移,位移时不仅被传送物体实现空间位移,而且运输载体也必须随同货物进行空间位移。因此能耗大,传递成本高。

    2传递速度

    两者的传递速度远非同一数量级概念。随着信息传递设施的改善以及传递介质的技术创新,信息流的传递速度以及容量还在不断提高。信息传递中的 “拥挤”现象将得到明显改善。例如,采用先进的光线传输,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能耗低、中继距离长等优点;物流则仅仅以几十到近千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转移物体,其速度的进一步提高比较困难,并且常常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

    3传递载体所占据的空间

    信息流的传递载体和中继枢纽 (如光缆、中继站等)所占空间非常之小,特别是传递设施几乎不占空间;物流的载体和运输枢纽 (如路基、港站等)往往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建设的工程量也非常大。

    4传递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流的传递方式越来越多,如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电缆通信、蜂窝式通信、模拟通信或数字通信等,并且信息传递方式还在进一步发展。

    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的形成往往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仅就其中的运输环节而言,目前主要是五种运输方式,而储存环节的立体仓库的推行也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因此,物流方式的可选择性比信息传递的可选择性小,而且,这种在选择性上的差异将会进一步扩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