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牙周疾病的常用指数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牙周疾病的常用指数

    一、牙周疾病的常用指数

    (一)口腔卫生指数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OHI)包括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和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CI)。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 simplified,OHI-S)只选择评价6个牙的牙面,即16,11,26,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可以用来衡量个人口腔卫生的效果,亦可用于人群口腔卫生状况的评价。

    1.检查方法 检查软垢以视诊为主,按标准记分。在软垢量少、视诊不可见时,可用探针自牙面切缘1/3向颈部1/3移动,检查出软垢面积,按标准记分。牙石检查时,将探针轻轻插入远中龈袋内,在龈下由远中接触区向近中接触区移动,一个牙的半圆周为一个记分单位,根据牙颈部牙石的量记分。将每一个牙面软垢和牙石记分相加,即为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将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相加,除以受检人数,即为人群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2.软垢指数的记分标准(DI-S)

    0=牙面上无软垢或色素。

    1=软垢或色素覆盖牙面1/3以下。

    2=软垢覆盖牙面1/3~2/3。

    3=软垢覆盖牙面2/3以上。

    3.牙石指数的记分标准(CI-S)

    0=龈上及龈下无结石。

    1=龈上牙石覆盖牙面1/3以下。

    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或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

    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适用于口腔保健工作的初期,此时口腔卫生习惯尚未形成。正确的刷牙方法还未普及和掌握,此指数是检查牙齿清洁效果的一种方法。

    4.计算方法

    img49

    (二)菌斑指数

    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只检查牙面菌斑的厚度,不记菌斑覆盖的面积,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

    1.检查方法 漱口后,吹干牙面。检查全口牙或所选择的牙,每颗牙检查4个牙面,即远中颊(唇)面、颊(唇)面、近中颊(唇)面和舌面,按标准记分。

    2.记分标准

    0=近龈缘区无菌斑。

    1=近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用探针可在侧面刮出菌斑。

    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

    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

    (三)牙龈指数

    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只检查牙龈情况,观察牙龈颜色和质地改变,有无出血倾向,不考虑牙周袋的深度及牙槽骨丧失的程度。

    1.检查方法 检查时使用钝头牙周探针,采用视诊和探诊的方法。观察每颗牙周围龈沟有无出血情况,确定牙龈健康程度。

    2.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1=牙龈有轻微炎症,牙龈的颜色有轻度改变,并有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

    2=牙龈有中度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

    3=牙龈有重度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有主动出血倾向。

    判定和衡量群体牙龈,炎的程度见表2-5。

    

    表2-5 判定和衡量群体牙龈炎的程度

    img50

    3.计算方法

    img51

    (四)社区牙周指数

    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CPI)反映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牙周的治疗需要情况。共有3个指标判定牙周情况:牙龈是否有出血;是否有龈上、龈下牙石;牙周袋深度,浅4~5mm,深≥6mm。

    1.CPI使用范围 适用于要求较快了解某地区人群牙周健康需要,制订口腔保健规划;在教学中选取适合的病例,在牙周病调查时方便使用。

    2.器械要求 使用WHO推荐的头部为小球形、距头部3.5~5.5mm有黑色区、直径为0.5mm的牙周探针;在探诊时不易刺伤牙龈造成误诊;黑色标记区可以方便判定牙龈沟或牙周袋的深度。

    探针的使用方法:探针用以测定牙周袋的深度,牙周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g,过分用力会引起病人疼痛,有时还会刺破牙龈。探针进入龈沟后,沿牙根表面解剖形态移动,可用探针黑色区来显示深度。

    3.检查项目 牙龈炎、牙结石、早期和晚期牙周病。

    4.诊断和记分标准

    0=牙龈组织健康,龈沟深度在3.5mm以下,无牙结石,探诊后不出血。

    1=牙龈炎,探诊后牙龈出血(1个以上部位),龈沟深度3.5mm以下,无结石。

    2=有牙石,探针黑色区全部在龈袋以外。

    3=早期牙周病,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区,龈袋深度在3.5~5.5mm。

    4=晚期牙周病,探针插入龈袋其黑色区不可见,牙周袋深度在5.5mm以上。

    X=少于两颗功能牙存在的区段称为除外区段。

    9=无法检查(不记录)。

    5.指导牙周治疗的记分

    0=不需要治疗。

    1=需要口腔卫生指导。

    2=需要口腔卫生指导及洁治。

    3=需要口腔卫生指导、洁治和复杂的牙周治疗。

    6.检查方法 以牙位将口腔分为6个区段:18~14、13~23、24~28、38~3-4、43~3-3、44~48。20岁以上者检查应为10颗牙:17、16、11、26、27、37、36、31、46、47。15~20岁者只检查6颗牙:16、11、26、36、31、46。15岁以下者只检查6颗牙以及牙龈出血和牙石情况。检查时,每个区段至少有2颗功能牙。如果在一个区段内只剩一颗牙,则把该牙划入邻近的区段,该区段以“X”划掉。两颗功能牙检查结果,以最重者记分。成年人的后牙区段,有时缺失一颗指数牙或有拔牙指征,只检查另一颗指数牙。如果一个区段内的指数牙全部缺失或有拔牙指征时,检查此区段内的所有剩余牙齿,以情况最重者记分。每颗指数牙所有龈沟或牙周袋都需检查到,以6个区段中最高的记分作为个人牙周指数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