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大道废,安有仁义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大道废,安有仁义

    

    【简文】

    大道废,安有仁义?智巧出,安有大伪?六亲不和,安有孝子?邦家混乱,安有贞臣?(第18章)

    【辨析】

    “安”字的多种意义与用法,造成了各种版本歧义。

    (一)“安”译作“哪里?”,用于疑问句。例如,大道废弃了,“哪里”有仁义?(只有假仁假义)

    (二)“安”译作“于是···”,用于陈述句。例如,大道废弃了,“于是”有仁义。(仁义出来救世)

    (三)“安”译作“显示···”,用于陈述句。例如,

    大道废弃了,“显示”有仁义”。(似乎大道应该废弃)

    依据老子视周代那些假仁假义不合乎人道,主张“绝仁弃义”。笔者选用“安”的疑问意义“哪里?”。

    【译文】

    人间大道废弃了,哪里还有“仁义”?(只有假仁假义)大智慧与大巧匠出现了,明察秋毫,哪里还有“大伪”?(大伪销声匿迹)六亲不和之家,哪里有“孝子”?(孝敬双方父母才是孝子)搞得邦家混乱,动荡不安,哪里有“贞臣”?(贞臣安邦定国)

    【鉴赏】

    “大道与仁义,智巧与大伪、不和与孝子、混乱与贞臣”的内在联系,确实需要人们认真辨别。

    老子关于“仁义、大伪、孝子、贞臣”的内幕揭示,下士闻知,或许会哈哈大笑,以为老子不懂事理。其实不然,任何事物皆需适可而止,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谨解析如下:

    (一)“仁义”者,以人情世故为重,吹捧血缘裙带政治,推崇亲朋好友文化,师生抱团,亲朋成圈,山头林立,派系纷呈。他们只讲私人情感,哪里还有“平等、公正、法治”?故“仁义”兴,则公道法治废。

    (二)“大伪”者,利令智昏,导致无所不假,以假乱真。伪劣作品泛滥成灾,哪里还有“质朴、纯正、优良”?故“大伪”兴,则真品废。

    (三)“孝子”者,独亲其亲。他们以亲疏远近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导致人际纠纷,世代结怨。哪里还有“团结、和谐、安宁”?故“孝子”兴,则和谐废。

    (四)“贞臣”者,独保其主。他们以主子的利益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掠地夺财,引发家族或族群之间的争斗。故“贞臣”兴,则灾难生。

    综上,“仁义、大伪、孝子、贞臣”等所谓“道德”,皆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文化工具,皆需限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可任其泛滥。福兮祸所依,物极必反,或伤及社会,或危及民生。老子之远见卓识,非同一般。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