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小儿体格检查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儿体格检查

    

    【目的】

    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最基本的技能,通过体格检查可获得疾病诊断依据。

    【准备】

    1.医生准备 预先取得患儿与家属的信任和配合;若医生与护士自己患上呼吸道感染,在检查前应戴好口罩并洗手;冬天应使两手温暖,使用的听诊器要用手温暖后方可贴近小儿皮肤;对儿童不同生长发育的正常与异常情况有清楚的了解。

    2.用具准备 手表、体重秤、血压计、体温计、手电筒、压舌板、叩诊锤、听诊器等必需用品。检查婴儿时,可准备玩具,或用盛水或果汁的奶瓶,以便有哭闹时应用。

    3.环境准备 检查室须温暖清静,并有充分的自然光线。

    4.患儿体位 视被检查部位和年龄大小而定。

    (1)检查幼儿背部(如听诊肺部),应当由母亲或助手抱着,使其前胸靠住成人的肩部,免其与医生对面,可较少反抗。

    (2)检查腹部时,大都须使患儿面部向上平卧。如为婴儿,母亲抱于胸前或膝上也可。

    (3)检查耳鼓膜时,较大患儿都能合作,坐、卧均可,但幼儿以卧在母亲或助手怀中为好;婴儿容易翻动,必要时可用大布单裹紧他的手脚,由助手按住头部,以便检查。

    (4)检查咽部时,宜贴近窗户,利用阳光比用电光更方便,较大患儿可经说服令其自动张口伸舌,并发出“啊”音,就可不用压舌板而看到全咽,但婴幼儿都需用压舌板检查。

    【检查顺序及技术】

    1.生命体征

    (1)体温:测量体温应在小儿安静和进食后1~2h进行,若遇运动、哭闹、进食、刚喝完热水等情况需等20~30min后再测量。

    体温表有口表和肛表两种。除较大儿童用口表外,年幼儿一般宜在肛门或腋下测试。在测量体温之前,应用拇、示指捏紧体温表上端,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体温表用毕,将表浸于70%乙醇中消毒30min。①腋下测量法。在测温前先用干毛巾将腋窝擦干,再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而不外露,测温7~10min后取出。正常腋下体温平均为36~37℃。②肛门内测量法:先用液状石蜡或油脂(也可用肥皂水)滑润体温表含水银一端,再慢慢将表的水银端插入肛门3~4.5cm(婴儿1.5cm即可),注意防止体温表滑脱或折断,3~5min后取出。肛门体温的正常范围为36.5~37.5℃。③口腔内测量法。将口表水银端斜置于小儿舌下,嘱小儿闭口(勿用牙咬),用鼻呼吸,3min后取出。儿童正常口腔体温为36.5~37.5℃。

    (2)脉搏:一般情况下,脉搏的次数强弱与心搏次数和心肌收缩力一致,计数脉搏即代表心率。但异位心律时,心率和脉搏可不一致,应分别计数。脉搏数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都易受环境影响而随时改变。因此,除心、肺功能异常的病例须经常数脉搏外,无论在门诊或病房一般都不需作为例行常规。有时婴儿体弱,脉搏无法摸得,只可依靠听诊测出心率。

    (3)呼吸:应记录患儿安静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

    (4)血压:测量血压时,应根据年龄不同,选择合适的袖带,袖带宽度不宜超过上臂长的2/3或小于1/2。新生儿时期宽宜为2.5cm,婴幼儿时期为4~6cm,学龄前期为8cm,学龄儿童期9~12cm。一般来说测1侧上肢血压即可,如疑为主动脉缩窄或大动脉炎的患儿,必要时应测下肢血压。儿童时期的正常收缩期血压(mmHg)一般可用80+[2×年龄(岁数)]的公式来推算。

    2.望诊

    (1)与患儿见面时即应开始望诊。在向家长询问病史时可同时望诊。

    (2)留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活泼、嗜睡或昏迷)、面色(红润、苍白或发绀)以及外表上所表现的症状。如病情的轻重、营养状况、直立或走路时的姿势、面部的表情等。

    (3)在患儿熟睡的时候,观察患儿身体各部位的情况和呼吸的快慢。

    3.检查胸腹部 望诊之后,应先检查胸腹,胸和腹先检查哪一部位,依当时情况而定,结合病史,哪一部位对诊断更重要,应先检查。

    (1)肺部:婴幼儿常不愿意接近生人,所以通常先从背后叩诊及听诊肺部。叩诊易为幼儿所接受,应该先做。听诊时听诊器胸件必须温暖,移动时必须轻缓,以免受惊。每次移动位置的时候,可间以抚拍,使患儿对听诊器触到皮肤不感觉刺激,更能防止婴儿哭闹。以后移至前胸,兼诊心、肺,并可接着按扪腹部及其内脏,如肝、脾、肾等。

    注意事项:①婴幼儿胸壁薄,声音易于传导,可用一二指头直接击叩,依靠音响和触觉的联合感觉来判断;叩诊时必须对照左右两侧;如用间接叩诊法也必须轻叩,否则声音过响可将浊音掩盖。判断浊音或鼓音时,也应该注意年龄特点,否则往往会将正常音误认为鼓音,反而将浊音处误为正常。②幼儿的胸廓较薄,正常呼吸音相当响亮,稍似成人的支气管呼吸音,因此初学者往往易将较响的一侧误为病象。且小儿的早期肺部病变,往往呼吸音减弱,相形之下更容易将正常的呼吸音误为不正常的音响。③因幼儿不能主动地进行深呼吸,有时可利用他的啼哭而得到触觉震颤,若呼吸太浅,有支气管炎时会听不到啰音,有肺炎时也会听不到管状呼吸音,所以啼哭有时对检查有利。

    (2)心脏:正常婴儿常在左锁骨中线外第4肋间,到2岁后才达该线内第5肋间。要注意心尖冲动时的部位及搏动强度。婴幼儿时期皮下脂肪很厚,用叩诊来决定心脏浊音界不易准确,到3岁以后才比较可靠。听诊所得也依年龄而不同,在新生儿及幼小婴儿心尖部两心音响度相似,婴幼儿时期的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常较主动脉瓣区第二音响亮,并且往往分裂为两个音。至于心脏杂音,在较大儿童很多有功能性杂音,其声轻、软而短促,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体位改变大都消失,不应当认为是病理性杂音而告诉家长是心脏病。

    (3)腹部:腹部检查以触诊为主。宜使婴幼儿玩弄玩具或与家长说话,或吸奶头使其安静。较大儿童取仰卧位,嘱其深呼吸,与其交谈,以免由于惊惶或怕痒而不能合作。触诊须用温暖的手,注意腹壁的紧张度。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右侧肋缘下触及1~2cm。1岁前婴儿在左肋骨弓下偶尔能触及脾。

    4.各种触诊 皮肤、淋巴结、头皮、前囟、颈部、软骨肋骨间接合处、腕部、外生殖器、腿、足、足底以及脊椎,都有特别注意的必要。

    5.眼、耳、口、咽的检查 这些部位最容易刺激儿童,须留至最后检查。检查婴儿的两眼时,用两手拉开眼皮,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结膜外翻,反致眼脸间隙全失。在绝对需要时可用眼科牵开器,使两睑分开。检查耳部应先观察外耳道有无红肿、疖疮及破裂等,然后应用棉花拭子卷出耵聍,方能视察鼓膜。口腔检查,自外及内,先察颊内、唇内、牙龈、牙齿、硬腭、软腭、悬雍垂,然后检查扁桃体部分及后咽部。咽部检查时,除少数大儿童外都须应用压舌板,最好能利用很短时间看到全咽,此种技术养成后,不致因重复检查而引起患儿的反感。

    6.其他检查 除查各种反射之外,须观察患儿对环境的反应,是兴奋还是抑制,从而可以推测诊断。因为某些疾病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起兴奋作用,某些则起抑制作用。其他如计量体重、身长(高)、头围、胸围及腹围,眼底或直肠等检查,可根据病情需要临时酌定。

    【体格检查的项目】

    体格检查的详或简,须按病情的需要而不同。一般显而易见的轻病宜简,危重患儿也应先简要地初步查明主要体征,立即抢救。对诊断困难者,必须进行反复细致的临床检查,以便找到诊断线索。

    1.一般测量 体温、呼吸、脉搏、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血压。

    2.—般情况 小儿发育营养状况,精神状态,面部表情,对周围事物反应以及面色、哭声、语言应答、体位等。

    3.皮肤黏膜 皮肤颜色(苍白、潮红、黄疸、发绀)、有无皮疹、瘀点、脱屑、色素沉着、毛发异常等,皮肤湿润度、弹性、皮下组织厚度,必要时测皮脂厚度。

    4.淋巴结 检查枕后、颈部、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结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

    5.头部及器官

    (1)头颅:注意头颅大小、形状有无缺损、囟门大小和紧张度、颅缝闭合情况,新生儿注意有无产瘤、血肿等,小婴儿注意有无枕秃、颅骨软化。

    (2)面部:有无某些遗传病的特殊面容。

    (3)眼:眼睑有无红肿、下垂、闭合不全,眼球凸出或凹陷,眼球运动,有无震颤,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应,角膜浑浊、干燥软化、溃疡,结合膜有无血、脓性分泌物,巩膜有无黄染。(4)耳:双耳外形,外耳道有无分泌物及溢液,外耳牵拉痛,乳突压痛。(5)鼻:有无鼻周发绀、鼻翼煽动、鼻腔分泌物及通气情况。

    (6)口腔:口唇颜色、湿润度,有无皲裂、口角糜烂、疱疹,口腔黏膜有无溃疡、鹅口疮、科氏斑等,牙的数目、排列、龋齿数、牙龈状况,舌质舌苔,咽部有无充血、斑疹、溃疡,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大小,有无充血、分泌物、假膜。

    6.颈部 有无畸形或活动受阻,甲状腺有无肿大,气管位置,颈静脉充盈、颈动脉搏动情况。

    7.胸部

    (1)胸廓:有无畸形,两侧是否对称、有无呼吸运动异常。

    (2)肺

    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比),呼吸类型、频率、节律、深度及有无呼吸困难三凹征。

    触诊:语颤强弱(两侧对比),有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等。

    叩诊:叩诊音(清音、过清音、浊音、实音、鼓音)及其部位(两侧对比)。

    听诊:呼吸音(性质、强弱、异常呼吸音及其部位),有无干湿啰音和胸膜摩擦音。

    (3)心脏

    视诊:心前区隆起,心尖冲动位置、范围、强度。

    触诊:心尖冲动位置有无震颤(部位、时间),有无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脏左右界。

    听诊:心率、心律、心音强弱,杂音(位置、性质、时间强度、传导)、P2和A2强度比较。

    8.腹部

    视诊:形状,胃肠蠕动波,腹壁皮肤有无瘢痕、疝气、静脉曲张等,新生儿应特别注意脐部、断脐处是否愈合,有无炎症及分泌物。

    触诊: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有无包块(位置、大小、形态、质地、移动度及压痛)。有无液波震颤。肝脾大小、质地、表面形态、边缘及有无压痛,胆囊是否大及Murphy征、肾触诊等。

    叩诊:肝浊音界、有无肝区叩击痛,有无移动性浊音、高度鼓音,有无肾区叩击痛等。听诊:肠鸣音(正常、减弱、亢进),有无振水音及血管杂音。

    9.脊柱四肢 有无畸形(“X”“O”形腿,手镯,足镯,脊柱侧弯)等,躯干和四肢长度比例等,各关节有无红肿变形、活动受限,脊柱有无压痛。

    10.泌尿生殖系统 肛门有无畸形、肛裂,女孩阴道有无畸形及分泌物,男孩包皮、阴囊、睾丸状况,有无腹股沟疝。

    11.神经系统

    (1)一般检查:神态、精神、面部表情、动作语言发育,反应灵敏度等。(2)脑膜刺激征:颈阻力,克氏征,布氏征,囟门饱满度。

    (3)神经反射:新生儿期某些生理反射(吸吮、拥抱、握持等)是否存在,浅反射包括提睾反射、腹壁反射(小婴儿较弱或引不出),深反射包括膝反射等,病理反射如巴氏征(2岁以下可阳性)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