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思维是什么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思维是什么

    第19节:思维是什么

    (4)历史性与现实性

    思维的历史性表现为人类思维总体发展的历史性和某种思维发展的历史性两方面。总的来看,人类思维的发展越来越抽象化、精确化、系统化、多样化、模式化。思维的历史性提醒人们既不固守传统思维模式,又不能割裂历史。

    思维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认清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选择思维训练的内容与形式、类型和方法时,充分考虑现实的要求,扬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并努力培养新型的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5)言语性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的(辞海),思维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概念(词),言语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不是借助于声音和写在纸上的外部语言,而是靠在心里默默进行的内部言语实现的。

    思维的过程

    一个典型的思维过程由准备、立题、搜索、捕获和解释构成。

    (1)准备

    即信息积累阶段。一种是学习性的,一种是搜集性的。前者没有具体目标,只为积累更多知识,以利于今后解决更多的问题;后者有明确目标,为准备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积累信息,有针对性。

    (2)立题

    是思想上的跃升,是思维的一个新阶段。从信息的角度看,立题就是思维主体对已经接受的基本信息的一个总的反映或跃迁、繁衍和深化的表现形式。

    (3)搜索

    为解决问题,需要继续在原有的思维阶段进行新的思维,这就是搜索。搜索是明确目标下的思维,是围绕目标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思维。

    搜索的思维过程包括问题分解和设计搜索方案两个阶段,可以运用个体思维,借助社会思维,还可借助机械仪器。

    (4)捕获

    捕获即搜索的结果——获取。捕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跃升。一次捕获就是上一个阶梯。

    捕获有思想捕获和实事捕获两种形式。实事捕获常常来自资料查询和实验观察等。思想捕获更能使问题的解决跃上一个新的阶梯。

    (5)解释

    又叫接通。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搜索——捕获而逐渐升级,逐渐明朗化,经适当步骤之后,再实行一次对全过程的综合整理,这叫接通。

    接通思维在解决问题全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需要的,如在立题前的信息积累过程中,没有接通也就是综合思维就不可能产生立题的飞跃。

    2.关于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构成因素分析

    (1)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与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

    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类。一个人仅有先天智力而无后天勤奋仍然不会有很大出息。学问越到深处、年龄越大,后天因素的作用就越大。勤能补拙即有此意。

    (2)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的培养有关

    具有思维习惯的人群分布规律与知识层次有关。对同一知识层次的人群,又与年龄有关。知识层次或受教育的层次越高,具有思维习惯的人越多。

    真正养成思维习惯的人中,成年人和知识分子比例较大。养成思维习惯的人善于发现新问题,具有对事物的敏感性。

    (3)思想的活跃性

    包括思维敏捷性和灵感的频率两方面。这两方面的素质既来自先天遗传,也来自后天训练。后天训练中,教育者的教育风格也很重要。

    (4)思维的成熟性

    成熟性建立在经验和思维习惯的基础上。经历是催熟的必要过程,一个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对其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才谈得上认识的成熟性。成熟的人不人云亦云,而是持重、稳定、理智。

    影响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

    (1)注意力

    注意,是人的身心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的意向活动。注意力越强,印象就越深刻,越能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2)直觉力

    直觉力是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知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直觉力常常表现了人的领悟能力和创造力,猛然觉察出事物的本来意义,使问题得到突然的醒悟。

    (3)分析力

    分析,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逐个加以研究的方法。对事物的分析过程,实质上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分析能力,思维常常无法进行。

    分析能力一般有求质分析、因果分析、解说分析、对比分析、全面分析等。

    (4)想像力

    想像是在现实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回忆、加工和新的综合,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像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功能,能把世界上许多事物联系起来,扩大认识范围,使人类的认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想像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的想像力不够,他的思维能力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5)知识积累能力

    知识是思维之本,思维是知识之魂。知识是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思维赖以存在的基础。既是思维的内容又是思维的产物。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知识。没有大脑思维的创造性活动,就不会有知识的产生。

    思维训练的层次越高,难度越大,对知识修养的要求越高。为了满足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必须学习一些最前沿的知识。这种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训练。

    3.思维的分类

    从抽象性来分,主要可分为:

    (1)直观行为思维

    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孩子最初的思维往往是直观行动思维。运动员对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观行动思维做基础。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

    (2)具体形象思维

    以具体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它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表象和语言。在文艺创作中经常运用。

    (3)抽象逻辑思维

    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以目的性来看,可以分为:

    (1)上升性思维

    以实践所提供的个别性经验为起点,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认识。个别性思维大多来自日常的活体验,过于直接和个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真实性有待实践检验,最终上升为普遍性认识。

    (2)求解性思维

    围绕问题展开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去寻找与当前现状之间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如小孩子解答数学题,先分析已知条件,看看问题,最后再找由条件到问题之间的桥梁。

    (3)决断性思维

    以规范未来的实验过程或预测其效果为中心的思维。遵循具体性、发展转化、综合平衡三条原则。

    从智力品质上划分,可以分为:

    (1)再现思维

    是依靠过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套用,就属于这一种。

    (2)创造思维

    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但却是把它们综合组织而形成全新的东西。如把已经学过的几个数学公式综合起来运用到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来。那些被称作有发明天才的人,就是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思维的人。

    从思维技巧上看,还可分为:

    (1)归纳思维

    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

    (2)演绎思维

    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

    (3)批判思维

    一面品评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说,一面进行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历来都强调批判思维。批判思维包括独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4)集中思维

    从许多资料中,找出合乎逻辑的联系,从而导出一定的结论;对几种解决方案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导出一种解决办法的,就属于这种思维。

    (5)侧向思维

    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如同眼睛的侧视。侧向思维就是从其它领域得到启示的思维方法。

    (6)求异思维

    也叫发散性思维。同一个问题探求多种答案,最常见的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或语文中的一词多意。

    (7)求证思维

    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验证某一个结论的思维。求证思维的结构包括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求证思维。

    (8)逆向思维

    从反面想,看看结果是什么。

    (9)横向思维

    简单地说就是左思右想,思前想后。这种思维大都是从与之相关的事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横向思维的思维方向大多是围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是在对各个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分析中寻找答案。

    (10)递进思维

    从目前的一步为起点,以更深的目标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达到的思维。如同数学运算中的多步运算。

    (11)想像思维

    就是在联想中思维,这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是由此及彼的过程。

    (12)分解思维

    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各个部分,从每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中去寻找答案。

    (13)推理思维

    通过判断、推理去解答问题。也是一种逻辑思维。先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再以此类推。

    (14)对比思维

    通过对两种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

    (15)交叉思维

    从一头寻找答案,在一定的点暂时停顿,再从另一头找答案,也在这点上停顿,两头交叉汇合沟通思路,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要用到这种思维,如“围魏救赵”。

    (16)转化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晰。

    (17)跳跃思维

    跳过事物中的某些中间环节,省略某些次要的过程,直接达到终点。

    (18)直觉思维

    一次性猛然接触事物本质的思维,它是得出结论后再去论证。这种思维需要平时对事物本质认识的积累。直觉思维由显意识→潜意识→显意识构成一个动态整体结构,以整体性和跃迁性区别于其他思维形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