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会计基本原理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会计基本原理

    一、会计基本原理

    (一)会计相关概念介绍

    1.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又称为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有六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就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的分类。按其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详细程度分类例题见表2-2。

    

    表2-2 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详细程度分类例题

    3.会计账户

    (1)定义

    会计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分类、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的记账实体。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两者都是分门别类地反映某一项经济业务内容。

    区别:会计科目只表明某一项经济业务内容,而账户除表明相同的经济内容外,还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同时,通过账户的结构反映每一项经济内容。

    (2)基本结构

    账户结构包括:①账户名称;②日期及内容摘要;③登记的依据及凭证号数;④反映增加额、减少额及余额部分。

    (二)会计核算基本原理

    1.会计恒等式

    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为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等式有以下几种。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所有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基本会计等式: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

    权益通常分为两种: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另一种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这样,上述等式又可表达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对基本会计等式,我们要理解、牢记的是:任何时点,企业的所有资产,无论其处于何种形态(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都必须有相应的来源。或者是借入的,或者是所有者投入的,或者是经营过程中所赚取的(这一部分也归所有者)。换言之,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必定有相应的来源,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任何情况下,其左右平衡的关系都不会被破坏。

    2.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如下。

    ①资产类账户中,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记贷方,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

    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中,增加额记贷方,减少额记借方,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

    ③收入类和利润类账户中,收入、利润的增加额记贷方,其减少额或转销额记借方,收入或利润结束后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余额则在贷方。

    ④费用类账户中,费用的增加额记借方,其减少额或转销额记贷方,费用结转后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余额则在借方。

    3.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

    会计分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这项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

    第二步,根据各要素增减变化的具体内容,确定会计科目(账户);

    第三步,根据账户的结构确定应登记的账户方向;

    第四步,根据增减变化的数量确定对应账户应登记的金额;

    第五步,书写会计科目并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规则检查会计分录是否平衡,有无错误。

    (三)会计核算基本流程

    会计核算主要是对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资金变动情况的核算。具体的工作主要包括建账、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资产负债表、会计资料的装订与整理等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贯穿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全过程。其中,建账工作一般发生在期初,取得填制会计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与会计资料装订、整理与保管发生是对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和期末汇总。为了连续、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系统的会计信息,合理、科学地组织会计核算工作,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会计核算程序,使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互配合,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核算体系。会计核算基本工作流程如图2-2所示。

    

    图2-2 会计核算基本工作流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