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房室束和束支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房室束和束支

    4.房室束和束支

    房室束(HB)由AVN延伸形成,长6.5~20 mm,直径1.0~4.0 mm,分穿中心纤维体部、未分叉部和分叉部3段,AVN形成HB的同时进入CFB,并穿过CFB(穿中心纤维体部),后循膜性房室隔(简称膜部)后缘及后下缘向前进入室间隔肌顶部的嵴上(未分叉部),骑跨于室间隔肌顶部向前走(常偏左),并分出RBB及LBB(分叉部)。未分叉部及分叉部与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相毗邻。LBB主干很短,沿心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向下走行,在约相当于主动脉后瓣下分叉成前支、间隔支和后支,前支起始部纤细而长,后支起始部较粗较短。三支又分成前组、间隔组和后组,向左心室内侧面分布,三组互相吻合构成终末纤维网(图1-19)。也有HB分出LBB后,最后HB主干延续构成RBB者。RBB起始部多进入室间隔内,少数位于心内膜下,RBB分出后沿室间隔右侧面向前下方走行,在圆锥乳头肌的后下方进入节制束而到达前乳头肌的基底部,分出三支、三组分布于右心室内侧面(图1-20)。

    img21

    图1-18 HB走行示意图

    1.AVN 2.HB(穿中心纤维体部、未分叉部及分叉部) 3.RBB 4.LBB 5.冠状窦口 6.三尖瓣隔侧瓣 7.膜部前缘(↑)

    img22

    图1-19 HB及LBB分布示意图

    1.前支 2.后支 3.前组 4.室间隔组 5.后组

    img23

    图1-20 HB及RBB分布示意图

    1.冠状窦口 2.膜部 3.三尖瓣隔侧瓣 4.前乳头肌 5.后乳头肌 6.RBB前组 7.RBB外侧组 8.RBB后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