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在这一时期,经过三次大的调整,中国对外关系有了很大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1.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谋求经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同时,也十分关注经济发展,希望通过实现工业化,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尽快地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几十年来,中国一贯反对军备竞赛,主张全面彻底裁减和消除核武器。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中国参加的几场战争都是被迫的,是为了保家卫国,尽自己应尽的国际义务,没有占领过国外的一寸领土,没有在国外驻扎过一兵一卒。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新中国建立以后,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既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也是我国外交的根本原则和立场。中国始终把维护本国的独立、领土与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外来侵略和干涉作为一项基本原则。

    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强调自力更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国际力量的支持,拒绝同国际力量的合作,或者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革命的成功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是离不开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的,我们需要学习和汲取世界各国对我们有益的事物和经验。

    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顾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愿承担我们应尽的国际义务。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我们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国际义务,反对民族利己主义与大国沙文主义,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珍视自己的独立自主,也充分尊重别国的独立自主。我们反对任何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我国,也绝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我们反对强权政策,强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有自己的主权,都应受到尊重,都应平等对待。

    总之,我们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既完全不同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也根本不同于大国沙文主义,是完全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根据当时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53年12月31日,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国西藏问题在北京举行了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准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2)这些原则得到了印度方面的赞同,并于1954年4月29日正式将其写入中印谈判公报中。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和印度。在中印、中缅发表的联合公报中,都重申了这些原则是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8月11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所做的外交工作报告中,第一次称五项原则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就正式成为我国处理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任何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各国间平等交往必不可少的条件。各国之间只有彼此尊重对方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和平共处才有可能。“互不侵犯”就是反对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和反对侵略。“互不干涉内政”就是反对一个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去干预别国的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就是要求在国家之间的交往尤其是经济关系中,彼此都以主权国家平等相待,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损人利己、弱肉强食。“和平共处”是实现前四项原则的出发点和必然结果。这五项原则高度概括了当今国际关系、首先是双边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几个世纪以来旧的弱肉强食准则的彻底否定,是一种崭新的、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强调用以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而且同样适用于处理相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它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很快为许多国际会议、国际文件所接受和确认,成为世界公认的处理现代国际关系和现代国际法的共同准则。

    中国政府不仅首先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且在外交实践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它作为处理同其他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正是由于我国在处理同所有类型的国家的关系时,都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使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确立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对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4.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第三世界的崛起是我们时代的头等大事。战后几十年来,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加强彼此间的团结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与苦难经历,都长期遭受过外来奴役与掠夺。为摆脱殖民枷锁,争取国家的独立与解放都进行过长期的英勇斗争,今天又面临着发展经济的共同任务,为此都需要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都需要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都需要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因此,中国的命运是和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处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真正的优势在于团结,振兴的希望也在于团结。团结是第三世界力量的源泉,合作是第三世界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仅符合中国人民与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利益,而且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中国历来认为支持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赐予。首先,中国始终不渝地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正义斗争。从亚洲的朝鲜、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到非洲人民争取独立的武装斗争以及拉美人民的抗美斗争,中国都从政治上、道义上乃至物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援助。其次,中国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包括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和组织中,提出了许多捍卫第三世界利益的重要原则和建议,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正当权益,中国还注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也提供过必要的经济援助。最后,中国尊重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与主权,支持和促进这类国家内部的团结与合作。在同这类国家的交往中,不以大国自居,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他们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内外政策的权利。对这类国家间存在的争端与分歧,主张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共同利益为重,采取克制态度,本着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彼此间的分歧与冲突,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