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明皇幸蜀图》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明皇幸蜀图》

    

    画名:《明皇幸蜀图》

    作者:李昭道

    时间:唐代

    尺幅:55.9×81cm

    收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入选理由

    李昭道依据安史之乱的历史文字,用画笔将其转化成生动的历史画面,画成《明皇幸蜀图》。此画是一幅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也兼具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

    画家简介

    李昭道(生卒年不详),李思训之子,字希俊,玄宗时曾任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中书舍人,后人因其父而称他为“小李将军”。李昭道继承家学,擅长画青绿山水,亦擅长画鸟兽、楼台、人物、海景等。他的画在其父画风之上有所创新,造诣很高。在我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画创作举足轻重,以他们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派同盛唐以后兴起的水墨山水一起,为晚唐五代山水画的臻于成熟提供了条件。

    名画解读

    “明皇幸蜀”即指唐明皇(玄宗)在安史之乱时放弃都城长安,迁往四川逃难。此画所描绘的就是唐玄宗到四川避难途中的场景。此画为青绿设色,画中峰峦迭起,构图雄奇,丘壑险峻,云雾缭绕。山中还有人骑着马,在蜿蜒崎岖的山径中行进,这些即为唐玄宗到四川避难的随行人马。崇山峻岭中一队人马从右侧山间穿出,朝远山桡道进发;南边唐明皇身穿红衣骑乘三花黑马正要过桥,嫔妃们则着胡装、戴帷帽,体现了那时的风貌。画面左侧中段的山间有些用木材搭建而成的栈道,栈道底下是悬空的,十分危险。在构图上,画家匠心独具,把那些背负行囊、辛劳万分的侍从和马匹置于画面的中心部位,将唐玄宗和妃嫔、侍臣等贵族压缩,置于画幅的右角,用意巧妙。

    这幅画本来是要描绘逃亡和战乱的,按理应满是兵荒马乱和血腥惶恐的场景,但是画面却非常沉静祥和、安然闲淡,人物毫不慌乱地闲庭信步;马打滚翻身时也犹如人打呵欠般悠闲畅快,毫无惊恐之意。这幅山水画体现了不息的宇宙气息,同中国人所说的“江山”与“天下”的广阔胸襟相近,完全有别于物质层次的简单风景模拟。这也正是写意中国古代山水画同主张写实风格的西方风景画的不同之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