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亚洲“糖王”崛起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亚洲“糖王”崛起

    

    

      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郭鹤年敏锐地看到,随着英国传统势力的消退,马来西亚政府急需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以走上经济独立发展道路,消费品市场前景巨大。尤其是马来西亚的食糖供应,完全依靠进口,价格被控制在外国商家手中,甚至有一段时期,食糖价格急剧上升,当局毫无办法。郭鹤年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早在伦敦时期,郭鹤年就已悉心研究了企业经营的方法和学习商务知识,尤其对糖业的经营作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郭鹤年到达伦敦的这个时期,伦敦及纽约的白糖期货买卖也非常活跃,让他十分兴奋。伦敦糖业经纪商说,郭鹤年对糖的买卖乐此不疲,不论是贱买贵卖,或从中抽佣,他总能赚取大笔的利润。马来西亚食糖价格的坚挺,促使郭鹤年立刻从英国返回马来西亚。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为郭氏公司的发展采取了两个步骤:一是将力克务公司改为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和进出口贸易;二是在新山市创办明田(Mintien)私人有限公司,开始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1959年,郭鹤年与马来联邦土地发展局合资,在槟城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炼糖厂,即马来西亚糖厂。同时,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体制。后来他又从泰国购入粗糖,在自己糖厂加工后运销到各地,并通过设在香港的商品经纪公司销往中国。他还从古巴购进蔗糖转卖给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虽说左右逢源,赚了不少钱,但贸易战也让郭鹤年意识到,马来西亚虽有炼糖厂,但没有原糖,糖的价格受外国商家控制,要想在糖业上进一步发展,必须自己生产原糖。1968年,郭鹤年又向马来西亚政府租借位于玻璃市州约1.44万英亩土地,种植甘蔗,增加原料来源,从事蔗糖的种植和提炼。随着甘蔗面积的扩大,郭鹤年糖厂的产量迅速增长,在短短几年内,他就控制了马来西亚的蔗糖业,获得了巨大利润,并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糖王”。

      1962年,郭鹤年的糖业生意遇到了一次严峻挑战。这一年,马来西亚市场上的白糖供应量突然剧增,这些来自中国的白糖,价格比郭鹤年的更便宜,让他措手不及。不过,他很快找到了应对方法。郭鹤年用商船从印度运来比中国更便宜的印度糖,很快夺回了失去的阵地。经此一役,郭鹤年声名鹊起。第二年,他结识了印尼首富林绍良,并供应白糖给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将版图扩至印尼。也是通过这场白糖贸易战,郭鹤年与中国外经贸部结缘,此后,中国通过在香港地区的商业机构与郭鹤年合作经营食糖生意,并且委任其作为中国相机、颜料以及电冰箱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

      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他不仅参与食糖的生产和提炼,而且同时积极从事国际糖市交易。在20世纪70年代,郭鹤年每年控制的食糖总量达150万吨左右,约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糖业市场的80%、全球糖业市场的10%。

      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情况。1970年,他大胆决策,抢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收购了大批原糖,并投巨资于白糖期货贸易。随着糖价的上涨,他赢得了丰厚利润,也震惊了国际糖交易市场,年仅40岁的郭鹤年赢得了“亚洲糖王”的美誉,成为国际糖市叱咤风云的人物,被世界同行公认为世界六大糖王之一。

      随后的20年,马来西亚迎来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年代。除了郭鹤年之外,马来西亚其他著名的富豪也大多是在这段时期发家的,如树胶大王李莱生、摩托大王骆文秀、云顶赌场主人林梧桐、银行业大亨郑鸿生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郭鹤年及其所主持领导的郭氏家族集团的糖业贸易,以东南亚为主要基地,逐步从马来西亚扩展至英国、美国、中国等国家。如从古巴购糖转手销给印尼,从泰国进口原糖提炼后通过香港经纪人之手转卖给中国内地,通过贱买贵卖、抽取佣金等方式,在纽约、伦敦等地进行期货交易,取得了巨额利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