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竖向规划的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竖向规划的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7.2 竖向规划的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竖向规划也分为总体规划阶段与详细规划阶段。工作内容与具体做法要与该阶段的工作深度、所能取得的资料以及要求综合解决的问题相适应。

    7.2.1 总体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就全市用地进行竖向规划,编制竖向规划示意图。图纸比例尺寸和总体规划图相同。

    总体规划竖向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配合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布局方案,作好用地地形、地貌和地质分析,充分利用与适当改造地形,确定主要控制点标高。

    (2)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地面坡向,确定雨水排除及防洪排涝方式。

    (3)防洪(潮、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的控制标高。

    (4)无洪涝危害的江河湖岸最低的控制标高。

    (5)根据排洪、通航的需要,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等的控制标高。

    (6)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与高速公路、铁路主干线交叉点的控制标高。

    (7)城市雨水主管沟排入江、河的可行性及控制标高。

    (8)城市主要景观点的控制标高。

    此外,在编制竖向规划示意图的同时,编写说明书,以说明分析城市用地的自然地形情况和竖向规划的示意图以及竖向示意图中未能充分说明,必须用文字说明的内容。

    7.2.2 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1.详细规划阶段的主要内容

    (1)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①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所围合的范围内的全部地块排水方向;②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变坡点的标高以及道路的坡度、坡长、坡向等技术数据;③确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规划控制标高;④补充与调整其他用地的控制标高。

    (2)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①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及标高;②确定建(构)筑物室外地坪标高;③落实各级道路标高及坡度等技术数据;落实街区内外联系道路(宽7m以上)的标高,保证街区内其他通车道路及步行道的可行性;④结合建(构)筑物布置、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管线敷设,进行街区用地竖向规划,确定用地标高;⑤确定挡土墙、护坡等用地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及规模;进行用地土石方工程量的估算。

    2.详细规划的竖向规划方法

    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方法,一般采用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设计等高线法等。

    1)高程箭头法

    根据竖向规划设计原则,确定出区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地面标高,道路交叉点、边坡点的标高以及区内地形控制点的标高,将这些点的标高注在居住区竖向规划图上,并以箭头表示各类用地的排水方向。

    高程箭头法的规划设计工作量较小,图纸制作较快,且易于变动与修改,为居住区竖向设计常用的设计方法。缺点是比较粗略,确定标高要有丰富经验,有些部位的标高不明确,且确定性差。为弥补上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高程箭头法和局部剖面相结合的方法。用高程箭头法绘制的竖向规划如图7-4所示。

    img454

    

    图7-4 高程箭头法绘制的竖向规划

    2)纵横断面法

    此法是先在规划的居住区平面图上根据需要的精度绘出方格网,然后在方格网的每一交点上注明原地面标高与设计标高(图7-5)。沿方格网长轴方向者称为纵断面,沿短轴方向者称为横断面。此法的优点是对规划设计地区的原地形有立体的形象概念,易于考虑地形改造。缺点是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多。此法多用于地形比较复杂地区的规划。

    img455

    

    图7-5 纵横断面法

    纵横断面法设计步骤如下。

    (1)在所规划设计的居住区(或街坊或更小的范围)的地形图上,以适当边长(如10m、20m或40m)绘制方格网。方格网尺寸的大小随规划的比例和所需的精度而异。图纸上比例大(如1/1000~1/500),方格网尺寸小;反之,图纸比例小(1/2000~1/1000),则方格网尺寸大。

    (2)根据地形图中自然等高线,用内插法求出各方格网顶点的自然标高。

    (3)选定一标高作为基线标高,此标高应低于图中所有自然标高值。

    (4)在另外的纸上放大绘制方格网并以此基线标高为底,采用适当比例绘出方格网原地形的立体图。

    (5)根据立体图所示自然地形起伏的情况,考虑地面排水、建筑排水及土方平衡等因素,确定地面的设计坡度和方格网顶点的设计标高。

    (6)设计土方量。

    (7)在土方平衡中,若填挖方总量不大,且填挖量接近平衡时,则可认为所确定的设计标高和各地的设计坡度恰当。否则需要修改设计标高,改变设计坡度,按上述方法重新计算,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8)根据最后确定的设计标高,另用一张纸把各方格网顶点的设计标高抄注在图上,并按适当比例绘出规划设计的地面线。

    3)设计等高线法

    设计等高线法多用于地形变化不太复杂的丘陵地区的规划设计。其优点是能较完善地将任何一块设计用地或一条道路与原来的自然地貌做比较,随时一目了然地看出设计的地面或路(包含路口的中心点)的挖填情况,以便于调整。设计等高线低于自然等高线为挖方,高于自然等高线为填方,所填、挖的范围也清楚地显示出来。

    这种方法在判断设计地段四周路网的路口标高、道路的坡向坡度以及路与两旁地高差关系时更为有用。路口标高调整将影响到道路的坡度,也影响到路的两旁用地的高差,所以调整设计地段的标高时这种方法能起到整体的设计效果。

    用设计等高线法进行居住区竖向规划的实例如图7-6所示,其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居住区规划,在已确定的干道网中确定居住小区的道路线路,定出道路红线。

    (2)对居住区每一条道路做纵断面设计,以已确定的城市干道的交叉点的标高及边坡点的标高,定出支路与干道交叉点的设计标高,并求出每一条道路的中心线设计标高。

    (3)以道路的横断面求出红线的设计标高。有时,道路红线的设计标高与居住区内自然地形的标高相差较大,在红线内可以做一段斜坡,不必要将居住区内用地的设计标高普遍压低,以免挖方太多。

    (4)居住小区内部的车行道由外面道路引入,起点标高根据相接的城市道路的车行道的设计标高而定。因为在交通上要求不高,允许坡度可以大一些(8%以下)。这样能更好地配合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定出沿线的设计标高。

    (5)用插入法求出街道各转折点及建筑物四角的设计标高。

    (6)居住小区内用地坡度较大时,可以建一些挡土墙,形成台地,注明标高。

    (7)居住小区的人行通道、坡度及线形可以更加灵活地配合自然地形,在某些坡度大的地方(例如大于10%),人行通道不一定设计成连续的坡面,可以加一些台阶,台阶一侧做坡道,以便推自行车上下。

    (8)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居住小区内的地面排水可采用不同方式。要进行地形分析,划分为几个排水区域,分别向邻近的道路排水。地面坡度大时要用石砌以免冲刷,有的也可以用沟管,在低处设进水口。

    4)竖向布置图例

    绘制竖向布置的图例如下。

    img456

    

    图7-6 一个居住小区用设计等高线法进行竖向设计的例子

    img457

    

    续表

    img458

    经过上述步骤,便初步确定了居住区四周的红线标高和内部车行道、房屋四角的设计标高,就可以连接成大片地形的设计等高线。连接时要尽量与自然等高线相合,这就意味着该部分用地完全可以不改动原地形。做出全部设计等高线后,便可对经过竖向规划后的全部地形及建筑的空间布局一目了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此原理去简化具体做法,即在地面上多标示一些设计标高,而不必连接成设计等高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