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葛洪苦学的故事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葛洪苦学的故事

    葛洪苦学的故事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的医学家、化学家。一千七百多年前,出生在江苏句容。葛洪的祖辈世代做吴国的大臣,到西晋消灭吴国后,葛洪的家境日渐衰落。

    他十三岁时失去父亲,后来仅剩下的一点儿家产又在战乱兵火中被毁。年少的葛洪早早地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清贫度日。

    让我们看看他少年时读书学习的经历吧。

    葛洪小的时候,曾经随父亲读过一些书,也识得一些字。但自从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就再也没有钱供他买笔墨纸砚了,家境好的孩子有笔有墨,可以坐在明亮的屋子中习字,可他却不能。每当葛洪担着柴担从那些孩子家门前路过,他是多么渴望能有自己的笔墨,能写上几个字啊!

    然而,那只是心中的一个祈盼。有一天,葛洪砍柴回家后,在灶间帮母亲烧柴做饭。饭熟火熄之后,他把灶膛里乌黑的木炭检出来。他看看自己的手,也成了黑漆漆的了,按到干净的墙上,墙上便有了一个小黑手印。“噢!太好了,有办法了。”

    他高兴地拍着两只刁、黑手,跑到母亲跟前。母亲纳闷地看着他问:“孩子,你这是高兴什么呀,什么有办法了?”葛洪走到灶膛边,拿起一块木炭,在母亲脚前的地上写道:“我要写字。”

    他站起身来,对母亲说:“这就是好办法,我可以不花钱,不买笔,就能写字了。”从此以后,葛洪每次上山打柴都要带上些木炭,砍柴累了就往脚下的山岩上写,担柴回家就往路边的石头上写。就这样,他的字愈写愈好,默写的文章愈来愈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留下的那些书已经不够葛洪读了,于是他就向邻里借书。邻里的书读完了,他又千方百计,向城里的亲朋们借。

    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年轻人,背着沉甸甸的书箱,往返在乡间城里的路上。一个夏日的正午,葛洪刚从城里一个亲戚家里借书回来,在路上碰到一个童年时的小伙伴。

    那人是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他看着烈日炎炎下汗流淡背的葛洪,带着嘲讽的口吻说:“葛洪老弟,读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你看我这不读书的人不是比你过得好吗?”

    葛洪对他微微一笑,回敬了他两句话:“污水中的泥鳅,不知四海的宽广;腐草中的萤火虫,哪能看到日月的光华。”

    葛洪回到家,不顾旅途劳累,先砍柴,再帮母亲干完所有的家务,最后再坐下来读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博览群书,博闻强识,又写得一手好文章。

    葛洪得到人们的赏识,当了几年中小官吏,后来官场不得意,他便潜心从事炼丹术和医学的研究。青少年时打下的扎实的文化功底,为他后来著书立说莫定了基拙。

    葛洪在化学、冶炼、药学方面都有突出建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