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现代汉字的定序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现代汉字的定序

现代汉字的定序_现代汉语通论 第三版 上册

    

    (一)汉字字序问题的复杂性

    字序就是汉字排列的先后顺序。成千上万个汉字集合在一起,就有一个排列次序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字序的应用极为广泛。不论是辞书排定字头、图书资料编排目录、人名排序,还是电脑研制编码方案,都需要有科学、合理、简明、便用的汉字序列法。

    汉字字序的复杂性表现为汉字的排序具有多样性和互补性的特点:

    排序的多样性是指汉字的序列法多种多样,有形序法、音序法、义序法。每种序列法都自成系统,掌握任何一种序列法都必须掌握这种序列法的系统。

    排序的互补性是指众多序列法各成系统又互为补充。也就是说,汉字的每一种序列法都有用,但又都往往不能单独地依靠一种序列法来完全解决汉字的排序问题。每一种序列法都需要借助其他序列法来弥补其不足。例如按音序法排序时,遇到同音字就要借助形序法;按部首法排序时,遇到同部字就要借助笔画法或笔形法。事实上,由于需要排序的汉字数量较多,想要仅仅用一种序列法来把上万个汉字都排定位次是不大可能的,必须同时运用几种序列法,分层次地、逐步地予以离散、组合。目前通行的工具书,一般都以一种序列法为主,辅以别的序列法。例如《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正文按音序排列,前边又列有部首检字表;《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正文按部首排检法排序,后边又附有笔画检字表。这些工具书由于采用几种查字法,相辅相成,适应了不同读者的需要。

    (二)现代汉字的序列法

    汉字序列法主要有两种:音序法、形序法,形序法又分部首法、笔画法和笔形法。

    1.音序法

    音序法是按照字音来排列字序的方法。汉字的音序法经历了声韵序列法、注音字母序列法和汉语拼音字母序列法三个阶段。

    自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许多字典都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同时也用汉语拼音来给汉字排列次序。汉语拼音序列法内部还有两种:

    (1)单纯的字母序列法以《汉语拼音词汇》(1958)为代表。它安排词条纯粹根据全词的汉语拼音写法,按字母表的字母顺序排列。声母和韵母相同的字按声调以阴、阳、上、去、轻为序排列。声、韵、调全同的同音字按笔画多少排列,笔画数相同的再按笔形以横、竖、撇、点、折为序排列。

    (2)“音节·汉字·字母分层序列法”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为代表。它先按汉语拼音音节表中的音节次序排列字头,音节相同的字则按字头的汉字字形排序。当几个多音节词条具有相同的字头时,再根据第二字的拼音字母顺序安排词条的次序。

    用音序法排检汉字简单、迅速,一查即得。由于字母的次序和音节的次序目前已取得一致,因而基本上可以做到字有定序。音序法也有局限,主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音的字,还得借助别的查字法。此外,目前我国普通话还未完全普及,汉语拼音也不是人人都已掌握,一部分读者运用音序法还有困难。

    2.形序法

    形序法是按照字形的各个方面特点来排列字序的方法。形序法包括部首法、笔画法、四角号码法等,其中部首法历史最悠久,使用也最普遍。

    (1)部首法:按照字的部首来排列汉字。同部首的字按笔画数多少顺序排列,笔画数相同的字再按起笔笔形顺序排列,笔画数、起笔笔形都相同的字按次笔笔形顺序排列。

    部首法主要根据形旁分部检字,同部的字在字义上往往有一定联系,因而兼有分类编排的作用,多用于大型语词性辞书的编排,例如《辞海》(部首版)、《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

    (2)笔画法:按照字的笔画数目来排列汉字。笔形法按照字的首笔笔形的类别来排列汉字。目前大都采用混合法:A.“笔画——笔形法”,先按字的笔画多少归并汉字,笔画数相同的字再按首笔、次笔两笔的笔形排列先后顺序,例如《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B.“笔形——笔画法”,先按首笔笔形分类排列,再把首笔笔形相同的字根据笔画数的多少分成小类来排列,例如《学文化词典》。

    (3)四角号码法:把汉字四角的笔形编成数码,再按每一个字的数码来编排查检汉字。它实际上也是笔形法,是一种笔形代码法。它把汉字四角的笔形归纳为十种,并分别用0—9这十个数码代表:

    

    为了便于记忆,有人编了“四角号码口诀”:“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每个汉字依据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顺序取得四个数码,然后依据这四个数码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查检时只要确定所查字的四角笔形及号码,即可在正文中直接找到要查的字。例如“匹”是7171,“截”是4325。

    四角号码法见形知码,可以一步查到该字在辞书中的位置,因此,只要熟悉规则,查检起来简便迅速。但由于具体规则较多,掌握起来比较麻烦,重码也较多,有的字取码有二义性。

    上述序列法各有优缺点,在辞书中各成系统又互为补充,而且都以在社会上有影响的辞书作为载体,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部首法的影响和作用最大。但是,在今天,唯有音序法最能适应自动快速检索的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为了使汉字能顺利输入电脑,人们还设计了几百种编码方案,也就是要解决在电脑上使用汉字的定序问题。这丰富了字序研究的内容,加深和扩展了字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部首法的规范

    1.传统部首与改良部首

    部首法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创的。《说文解字》把汉字按其来源分为540部,每部把共同傍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称为部首。部首法自创立以后千百年来一直为编纂字书的人所采用,只是分部的多少和字的归部原则有所不同。例如明代梅膺祚编的《字汇》将部首按楷书改并为214部。之后,清代的《康熙字典》、1915年版的《中华大字典》和《辞源》,以及1936年版的旧《辞海》等都继承214部的传统。

    214部的部首系统混合使用据义定部和据形定部两个标准,有些部首立部不尽合理,有些具体字的归部也欠妥当。例如“奉、奏、春、泰”四个字,楷书字形结构类型相同,却按字源把“奉、奏”归入“大”部,而把“春、泰”分别归入“日”部和“水”部。《新华字典》1966年以后的版本,根据新华辞书社拟制的部首检字法,把部首数目归并为189部。用“艹、辶、阝(在左)、阝(在右)”取代“艸、辵、阜、邑”;将“氵、忄、扌、犭、攵、灬、礻、衤”等从“水、心、手、犬、攴、火、示、衣”等部中分离出来。《现代汉语词典》也采用189部。1964年,汉字查字法整理工作组提出了新的《部首查字法(草案)》。“草案”严格贯彻依据字形定部的原则,设立250个部首,1979年版的新《辞海》采用了“草案”的250部。但250部数目偏多,有的部只有部首而部内无字,例如“龟”部。1983年,统一汉字部首排检法工作组采用据形定部的原则,拟定了《统一汉字部首表(草案)》,共设201部。《中华字典》即按此201部定部。《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比较倾向于据义定部,设立200部。

    语文学界为了便于讨论部首问题,把214部的部首系统称为“传统部首”,而把改变214部的现代各种部首系统称为“改良部首”。

    2.部首法的分歧与规范

    部首法的分歧主要表现在设部和归部两个问题上。

    设部的分歧主要有两点:一是设立部首总数的差异(有214部、189部、250部、201部、200部五种);二是应该设立哪些部首,不设立哪些部首。这些分歧给读者查检增添了许多不便,因此在设立部首问题上首先应该规范,既照顾传统,又有所革新。

    归部的分歧主要是从义取部为主,还是从位取部为主。传统部首是从义取部为主的,但是独体字不易找出表义成分,归部较困难,现代辞书一般按这些字的首笔或上方笔形归部。例如“民”字,《康熙字典》入“氏”部,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则根据“民”的首笔入“乙”(乛)部。合体字虽有表义成分,但形旁位置不固定,如果不认识某字,就无从判断形旁,归部也较困难。于是根据从位取部的原则规定:在可取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首时,一律按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的原则定部。其实,合体字,特别是形声字,只可选形旁部首,归部才不会产生分歧,例如“油、刚、病、访、情、草”等。少数可取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首的会意字,根据书写顺序,往往先取形旁位置在左面的或在上面的形旁,因此,不论是从义取部还是从位取部,归部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还有极少字,归部时难以确定,例如“相、在、哀”等。《康熙字典》将“相”归入“目”部,“在”归入“土”部,“哀”归入“口”部。如果从位归部,“相”应入“木”部,“在”应入“一”部,“哀”应入“亠”部。这样,查检时是一个部首,理解字义时又是另一个部首,显然也不妥当。为了方便查阅者,也有采用“兼容”办法的,即按照一个字可能有的部首把这个字分别归入几个部中,俗称“多开门”。例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将“相”分别归入“木”部和“目”部,将“在”分别归入“一”部和“土”部,将“哀”分别归入“亠”和“口”部。

    部首法的分歧,除了上述两个问题,还有同一部首内汉字的排序问题。目前有两种排列方法,一种是以笔画多少排列;另一种是按起笔笔形并照顾到偏旁的同一性。以笔画多少排列,还要解决笔画数相同的字如何按笔形顺序排列的问题。现行辞书的笔形多按一|丿丶顺序。在设部和归部上产生分歧的原因,是各家设部和归部的原则不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