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科斯理论概述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科斯理论概述

    (一)科斯天花板

    科斯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了 “企业的本质”一文,由此科斯天花板(Coasean ceiling)这一概念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科斯天花板的含义是:公司不断扩大规模,当越过了某个临界点时,就会引发整个公司的崩溃。因为那时,管理企业的成本即组织成本将吃掉全部利润。

    当一个组织成长非常快时,就可能触碰到 “科斯天花板”,超出这一点标准的机构形式就不再管用。如历经无数次并购而形成的通用汽车帝国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 “科斯天花板”,而其长达101年历史的终结也预示着新的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一下从 “科斯天花板”掉到了 “科斯地下室”。

    科斯定律指出,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组织成为比市场更合适的组织形式。人们创立企业以弥补价格机制缺陷,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这是企业产生的基础条件。因此,企业是通过将内部运行成本压至低于市场交易成本,并从中获利的经济组织。企业成立的初衷即是追求利润,并依靠利润而生成、生存、发展,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如果我们的市场上缺失了企业,那么投资就没有了载体,分工、利润也就无法形成,市场运行也就缺少了动力。但所有的机构都生活在某种矛盾之中:它们存在是为了利用群体的努力,但它们的某些资源又为了引导这些努力而慢慢流失。我们可以将此称为 “机构困境” (The Institutional Dilemma)[1],因为一个机构耗费资源以管理资源,在这些机构理论上的能力和实际上的能力之间存在一条沟,机构越庞大,产生的成本也越大,并且管理上的难题增长速度比机构规模增长更快。[2]

    (二)科斯地板

    美国著名学者克莱·舍基在 《人人时代:天组织的组织力量》中首次提出了科斯地板这一概念,他被业界誉为 “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科斯地板理论是针对那些在组织看来开展起来价值过低的群体性工作而提出的。由于组织最初的最低成本相对较高,某些组织活动虽然拥有一定价值,但这个价值不足以使人们以有组织的方式去追求它,从而落在了 “科斯理论的地板底下”:它们对一些人有价值,但以任何机构的方式做都太昂贵,因为欲使机构成其为机构,其基本和不可拆卸的成本都决定了那些行为不值得实施。[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