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力量。“革命”一词原属政治范畴,本意是指社会形态的质变。列宁对于革命这一概念是这样界定的:“革命这种改造是最彻底、最根本地摧毁旧事物,而不是审慎地、缓慢地、逐渐地改造旧事物,力求尽可能少加以破坏。”[1]科学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的根本性变革,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变革,它不是单纯对社会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是能从整体上或从根本上影响社会的变化,改变社会历史的进程。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上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恩格斯也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想到,他们所造成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3]马克思在详细考察了第一次科技革命所引起的生产力革命与生产关系革命的关系后指出:机器的发展则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之一,是一般生产关系发生革命的起点,“随着一些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4]。“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生产关系。”[5]

    毛泽东非常重视科技革命,提出“向科学进军”的思想,并且强调指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提出技术革命,就是要大家学技术,学科学……把党的工作的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全党注意。……要学新本领,要真正懂得业务,懂得科学和技术。”[6]邓小平明确表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认识史上的一个飞跃。这一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具有重大意义。面对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8]胡锦涛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9]“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0]充分阐释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力量。

    人类社会自有资本主义时期以来,已发生了三次重大科技革命,在最终意义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