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经络的循行时间的意义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经络的循行时间的意义

    案例二 中医经络学说

    【案例呈现】

    中医的经络学说已同空中不明飞行物“飞碟”以及“百慕大”现象,一同被世人列为当今世界的科学之谜。中医是如何认识经络的?经络有哪些功用?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国内外对经络研究的近况如何?这些问题无疑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据古代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这就是说,我国古人发现和概括的经络学说,指的是人体的调节、控制、传输等系统,是经脉与络脉、经筋与皮部的总称。而“经脉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几千年来,中医、针灸、按摩等各种的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沿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加上任脉、督脉)及各穴位施加物理刺激(砭石、推拿、针灸、刮痧、电脉冲、激光、微波、毫米波、次声等),能对脏腑全身的疾病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在现代人身上针刺能出现感传沿经传导,当达到患病部位时,往往症状立即消失或减弱。类似的病例屡见不鲜。

    尽管如此,然而当人们采用现代生物医学的方法对人体加以解剖后,即使是用高倍率的显微镜(包括使用数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在古典经络十二条循行线或经穴位置,从表皮到深部组织进行广泛搜索,在细胞水平上都没有见到有异于周围组织的“经络管状结构”,只发现沿经有散在性的细胞特异性质。也有人从现代生物医学已知的神经、血液、体液等系统及其功能方面开展研究,其结果也不能圆满地解释所有的经络现象和经络学说的主体内涵——十四经络循行线及其相关的脏腑联系途径。

    【案例讨论】

    在实践中大行其道而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却无法弄清真相的经络现象,有何认识论的启示?

    【案例点评】

    非理性和理性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过去通常认为,认识是理性的事,与非理性无关。而理性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实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理性所表现出的特征是逻辑性、精确性、规范性,它追求普遍性、必然性、因果性。但随着认识论的发展,人们也开始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是指理性之外的认识形式和因素,它包括直觉、灵感、顿悟等认知形式及意志、欲望、信念、习惯等因素对认知过程的作用,它具有不自觉性、突发性、瞬时性和非逻辑性等特征,即它不必通过理性的程序思考就能实现认识的目的。近一二十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比如人们认识到,早在几千年前,在人类科学水平及认识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中国人以其特有的智慧,就形成了对至今仍未弄清的人体经络、穴位现象的认识和利用,不能不说是借助了直觉、灵感等形式得以实现的。

    其实,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大量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事例。如,化学家凯库勒为求解苯的结构苦苦思索了12年而仍旧没有结果,但有一天咬着自己尾巴的环形蛇的梦使他顿悟,凭着梦的感觉,凯库勒把脑子里的环形蛇与碳原子结构组成一种联想的直觉,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苯环结构。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800多次,埃利希发明“六零六”经过数百次失败才获得成功,门捷列夫经过20多年的思考才找到元素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样的事例,说明意志对认识的推动作用,即意志因素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认识最后是否能够完成,或者说认识主体意志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认识的成败,进而影响到实践活动的成败。布鲁尔发明“构盾施工法”则得益于顿悟及灵感:在19世纪20年代,英国要在泰晤士河下修建地下隧道,如果采用传统的支护开掘法,松软多水的岩层很容易塌方,工程师布鲁尔一筹莫展。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有只小虫在使劲地往坚硬的橡树皮里钻。布鲁尔注意到,那只小虫是在其硬壳保护下进行“工作”的,此情此景使工程师恍然大悟:河下施工,为什么不能采用虫的“技术”呢?循着这条思路,布鲁尔发明了“构盾施工法”,正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施工法才使隧道工程顺利完工。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这部分的辅助教学。

    (作者:李光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