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单子论》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单子论》

    超解:一张描述了“单子”这种不可思议的概念的世界地图

    概述:试图通过映出世界的原始构成要素“单子”来说明世界结构的不可思议性的哲学著作。此书于1714年出版发行。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1646—1716)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他吸收了以笛卡尔为开端的大陆理性论的思想。通过自己提出的“单子”概念论述世界结构。

    《单子论》,也称《Monadology》,这是一部阐述与莱布尼茨思考的世界构成要素“Monad(单子)”相关的著作。“Monad”,源于希腊语的“Monas(单一)”。莱布尼茨试图借助这个概念来阐述宇宙的和谐。

    莱布尼茨汲取了以笛卡尔(参见本书第70页)为开端的大陆理性论(该学说认为,人类的知识并非通过经验获得,而是起源于与生俱来的理性)。因此,他这种试图通过单子这样的源于理性的概念来解说世界的方式是值得认可的。

    《单子论》乍看上去野心勃勃,实际上是晚年的莱布尼茨受一位有学识的贵族兼他的粉丝尼克拉·列蒙所托才撰写此书的。因此,这本著作的编排紧凑,内容深奥。莱布尼茨还有一部巨著《神义论》,《单子论》很可能只是它的概要版。

    具体说来,《单子论》一共分为90个章节,以主题划分的话,又可整理成五大部分。最开始的部分论述单子的本质和序列,这一部分给单子下了定义。首先要请诸位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前提条件:莱布尼茨所说的单子,始终是一种假想的产物。如果我们不这么想的话,那么接下来就会很难理解他所论述的东西了。

    诸位,现在都做好准备了吗?

    莱布尼茨的世界观与现代网络社会的相似性

    

    单子是一种没有外延也没有形状的实体,是一种不生不灭的存在。单子甚至没有任何进出口。莱布尼茨曾说:“单子是没有窗口的。”自然界中不存在同样的单子,每个单子之间都存在差异。

    单子包含着非常多样的状态和关系,这些状态和关系在平稳地发生渐变,并且它们还会将这样的状态和关系不断表象化(以形状反映出来)。这种表象活动是单子活动的全部,而让这种活动成为可能的原理就是欲求。通过欲求原理,单子从表象转移到表象,不断改变它所反映出来的形状。

    单子的表象有好几个阶段。无意识的微小表象叫“全裸单子”,具有知觉和记忆的实体叫“灵魂”,拥有反省所产生的自我意识,能够理解形而上学观念(抽象的哲学概念)的实体叫“精神”。

    第二部分论述“充足理由的原理”。在定夺一些判断或命题是否为真的时候,我们用“矛盾原理”判定为真的命题,称为“思维的真理”。而我们用“充足理由的原理”判定为真的命题,则叫“事实的真理”。

    思维的真理,即必然的真理,也就是永恒的真理,被称为理论性的真理。与此相对,事实的真理不过是偶然的真理,它需要一些充足的理由去证明。

    第三部分论述至善的观念。在这一部分,莱布尼茨表明,宇宙即至善的存在。也就是说,某个单子拥有比其他单子更完整明了的表象,并且能作用于其他单子。反之,如果该单子拥有的表象没有其他单子完整且杂乱的话,它就成为承受来自他物作用的单子。就这样,各个单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因为单子能形成宇宙,所以作为构成要素的各单子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宇宙成为完整之物。这正是神从其他众多可能的宇宙中偏偏挑选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原因。从神的选择来看,我们所处的宇宙是最完整且至善的存在。

    第四部分论述普遍的和谐。正如方才介绍过的,各单子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宇宙,即作为每个独立的单子构成宇宙的观点,这其实也就意味着某单子将其他单子表象化。也就是说,所有的单子在构成宇宙的同时,某个独立的单子可以将全体反映出来。由此,在得出单子具有无限多变和多样性结论的同时,也使单子间普遍的秩序和关系得到证明。莱布尼茨将此表述为“单纯的实体是一枚映照宇宙的永生镜”。也就是说,一就是全,全即是一,通过这样的论证,也得出了宇宙“普遍的和谐”这一结论。

    最后,第五部分论述神之国。莱布尼茨认为,在所有的单子中,只有称之为“精神”的单子才能构成神之国。神之国,指的是将神视为君主的恩宠与道德的世界,也是与自然界相协调的存在。因此,神的恩宠可以通过自然法则来实现。莱布尼茨的这种世界观很不可思议,不禁让人想起现在的网络信息社会。所有的点相互联结在一起,构成了世界。尽管每一个单独的点都各有不同,却能将世界完整地映射出来。他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单子论或许值得现代人去重新审视。

    莱布尼茨其他作品(本书推荐作品除外)

    关于莱布尼茨的其他作品,有为《单子论》做铺垫的《形而上学叙说》,以及对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展开批判的作品《人类理解新论》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