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

    10.3.3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

    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党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党的先进性赋予新的内涵。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也势必要加以改革、改进和改善,光靠老经验、老办法、老传统是不够的,必须适应新情况新要求,进行新的创造。因此,我们必须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看待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问题。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党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

    第二,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党、老党,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复杂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些政党不注重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这些事实告诉人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要求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执政成就有目共睹,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有些党员理想信念淡薄,丧失了先进性,有些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和创造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及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成效。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党才能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把执政比成“进京赶考”,强调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经济工作,从作风和本领两方面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问题,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紧密结合,这表明党对执政能力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具有时代紧迫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总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八十多年来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一,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些宝贵经验来之不易,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指导作用。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始终抓好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根本在于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重点在于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使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鲜活力。要高度重视从青年中发展优秀分子入党,补充新鲜血液。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青年一代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所建树的人。

    【注释】

    (1) 《邓小平文选》 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2) 《江泽民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9页

    (3) 《毛泽东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9页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6页

    (5)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58页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7) 《毛泽东文集》第7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页

    (8) 江泽民:《与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人民日报》1993年11月8日

    (9) 《江泽民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

    (10) 《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页

    (11) 《江泽民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2页

    (12) 《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1页

    (13) 《江泽民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8页

    (14)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17页

    (15) 《江泽民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9页

    (16)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页

    (17) 《江泽民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3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