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生态环境效益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生态环境效益

    第一节 生态环境效益

    一、保护耕地资源,坚守耕地“红线”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是一个对土地高度依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及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耕地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地开发利用。因此,坚守耕地“红线”,保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已成为基本国策。

    (一)盐土回填改造,不换种植土,不毁耕地

    滨海盐土改良绿化,多采用以农田耕层熟化土壤更换盐土后再种植园林植物的方法,这是“绿一方,毁一方”破坏耕地的做法。“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采取盐土回填,就地改造,不换种植土的做法,是一项切实保护耕地的改土绿化创新技术。

    目前普遍采用的换土深度一般是:吹填土换土100cm,滨海盐土50cm,或乔木换土100cm,灌木60cm,草坪30cm。

    以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为例,规划面积200km2,其中围海吹填造地124km2,绿地率要求达到30%,即吹填土的绿地面积为37.2km2。吹填土的换土深度要求达到100cm,则需要37.2km2农田的1m土层作为绿化的种植土。可以看出,采用不换种植土的技术,就可以使大面积的农田得到保护。

    已经完成的江苏启东滨海工业园滨海大道景观绿化带一期工程,全长5.6km,面积17.4万m2,由于采用了不换种植土的创新技术,使8.7hm2农田得到了保护(原计划换土的平均深度为50cm,供土的土源地挖土深度为100cm)。

    (二)只换土不排水,土壤仍会返盐

    浅潜咸水区,若只换种植土而不做排水工程,地下水盐仍会源源不断地成为土壤水盐,以致土壤强烈返盐,新换的非盐渍化种植土,会很快变成“次生”盐渍土。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换土后当年活,第二年半死不活,第三年树木死亡的现象就是这个原因。倘若再次换土,还要毁地,而且还会继续“次生”盐化。

    二、水资源循环利用

    在大型公共绿地和城市公园,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和人工湖、地下水柜等措施,调蓄利用降水和地下水。春旱时,利用浅潜咸水灌溉洗盐,使地下水控制在临界水位(1.30~1.50m)。雨季时,利用伏雨洗盐,控制地下水位在防渍深度(0.5~0.8m)。

    在天津大港湿地生态公园采用人工湖等多种形式,把雨水、地表水、灌溉回归水、浅潜咸水合理收集并科学利用。如雨季前,利用人工湖的蓄水进行灌溉洗盐,做到降低地下水位、腾出地下“库容”。雨季时,利用田间工程充分拦截地表水和蓄纳降水,做到不产生地表径流。由于对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实行联合调控,既满足了防治土壤盐渍化的要求,又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节省淡水和节约投资

    由于回填入槽(或树穴)的盐土中掺拌20%~30%的碎秸秆等有机物料,不仅改变了土壤结构,而且大大提高了水分蓄纳能力和水分利用率。

    本项技术十分注重伏雨洗盐和雨水、降水的蓄纳,以及旱季时利用咸水灌溉,或先咸水后淡水灌溉。与常规绿化用水相比,可节省洗盐和灌溉用水30%。

    按天津盐碱地区年绿化用水量每平方米0.8m3计算,天津南港工业区(围海造地的绿地面积37.2km2)每年可节省绿化用水892.8万m3

    “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技术”与换土种植、暗管排水技术的工程投资相比节约资金40%。

    四、环境不受污染,土壤不再返盐

    (一)排水有系统,有出路

    处于地下排水工程之上的土壤盐分随降雨和灌溉水经砂柱过淋层到盲沟至集水井,并随市政排水系统或自成体系强排出区外直接入海。因此,不会发生

    咸水“搬家”污染环境和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二)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治土壤返盐

    于排水工程之下的土壤水盐因受到淋层和盲沟的阻隔(由碴石和石屑构成的大孔隙破坏了毛管作用并阻断了毛管上升水)不仅使地下水有效控制在临界水位(1.5m),而且土壤盐分难以继续上升和表聚,故土壤不再返盐。

    五、滨海盐土快速脱盐成为轻度盐渍土

    “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通过对滨海盐土的高强度人工干预,包括完善的排水系统促进土壤淋盐排盐以及改土培肥等农艺措施促使土壤具备水肥气热条件等综合措施。

    在排水系统完善的条件下,只要经过一个雨季的伏雨洗盐,或通过2~4次灌溉洗盐,滨海盐土就会快速脱盐成为轻度盐渍土。

    六、实现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

    (一)为滨海盐土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是滨海盐土改良与绿化的目的。

    森林(包括人工林带)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基因资源库。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调节环境的功能,以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盐碱及防风、固沙、降尘、降噪等作用。

    “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在植被构建中兼顾了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并以种树为主,树下植灌种草为辅,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植被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功能。

    (二)乔、灌、草生长良好,环境绿化美化

    滨海盐土生态环境脆弱,生物适宜性低,植被稀少。应用“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经过脱盐、改土、培肥等一系列水利、农业、生物措施,由原来只生长碱蓬、黄须等盐生植物或不长植物的裸地(光板地),变成能生长当地适生的所有乔、灌、草的林带和绿地。如中新天津生态城门区种植的国槐、法桐、合欢、白蜡、银杏等乔木;金叶榆、石榴、紫薇、紫叶季、碧桃、木槿、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榆叶梅、金银木、连翘等花灌木;沙地柏、地被菊、红三叶等地被植物;以及雪松,迎客松、桧柏、小龙柏、云杉,大叶女贞等常绿树种,成活率均在98%以上。

    江苏启东滨海工业园滨海大道的雪松、棕榈、东方杉、国槐、垂柳、樱花等乔木,紫薇、红叶李、西府海棠、夹竹桃、南天竹等灌木,以及麦冬、白三叶、紫叶img131浆草等成活率均达到100%。

    “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的实施,对滨海盐渍生境进行高强度人工干预,加速了滨海盐土(包括围海吹填和滩涂围垦的滨海潮滩盐土)向盐化潮土的土壤演进和盐生植被向园林植物的演替过程,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而且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变为现今绿化、美化、和谐、自然的生态宜居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