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第三方支付服务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方支付服务

    2.2.6 第三方支付服务

    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是指利用网络支付手段向电子商务交易者提供支付清算服务且独立于交易双方及银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从中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支付服务商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和其他机构。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仍然是在线支付的主要渠道,电信运营商在在线支付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他还有第三方支付机构。

    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是通过金融支付的服务来开展业务的,就是面向客户的服务,而后台决算则由银行来完成。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是金融服务发展的需要,是业务创新的结果。第三方的特点是: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需要,开展小额的快速支付。其优点是连接多家银行,拥有众多的客户和方便灵活的支付机制。缺点是风险控制能力差,操作规范性差。由于客户的旺盛需求、支付灵活方便的技术可行性能力以及银行目前又无力开发应用,因此只好由第三方来开展这样的服务,也就是金融业务服务的创新。第三方支付的重要基础是支付信息化平台、虚拟货币、银行合作、客户关系和产业链服务。

    第三方支付一般是将虚拟货币作为支付工具。虚拟货币作为目前网络站点广泛使用的计量物,具备了许多准货币的功能,可以为客户完成支付功能;同时网站可以使用它来进行奖励、交互物品、购买服务等。目前主要的第三方支付网站虚拟货币规模在几亿到几十亿元,而且仍在迅速发展中。虚拟货币是网络经济发展中的产物,优点是灵活有效,但是与现实社会联系不紧密,有较大的社会风险,还需要加强研究,灵活管理,以便促进发展。

    1.第三方支付的模式(见图2-3)

    

    图2-3 第三方支付的模式

    2.第三方支付的类型

    (1)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票据和结算凭证等纸质支付指令交换和计算的法人组织。

    (2)为银行卡等卡类支付业务的机构提供支付指令的交换和计算以及提供专用系统的法人组织。

    (3)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及个人之间提供电子支付指令交换和计算的法人组织。

    (4)其他为参与者提供支付指令交换和计算的法人组织。

    3.第三方支付的作用

    (1)由于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存在,银行降低了发展商户和收单成本;商家也减少了与多家银行网关连接的开发费用和系统开销。所以,一个好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对每家银行来说都是一个超级“商户”,对每一家商户来说便是一家超级“银行”。

    (2)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接口程序,将多种银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到一个界面上,负责交易结算和与银行的对接,使网上购物更加快捷、便利。

    (3)提供信用担保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利用自身信用提供交易担保,有效地解决了“拿钱不给货、拿货不给钱”的问题,降低了商品交易中的风险,提高了电子商务网站交易的成功率,促进了电子商务交易量的增长。

    4.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和结构

    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如图2-4和图2-5所示。

    

    图2-4 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

    

    图2-5 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结构

    

    2007年,第三方企业的市场份额如图2-6所示。

    

    图2-6 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

    5.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趋势

    第三方支付的形成为社会化金融服务开拓了途径,由此带动了支付产业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客户营销、客户管理、客户服务方面;业务创新、支付工具、银行企业合作;信息管理和使用、信息交换、安全管理;身份认证、质量认证和支付环境保障等。产业链的重要内容是:

    (1)客户服务:更好的专门化和个性化服务方式和内容;

    (2)信息管理:客户对信息的使用,提高效益和能力;

    (3)虚拟货币:需要方便灵活的支付工具,准货币的使用成为可能;

    (4)新兴业务:促进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满足客户多种需要;

    (5)技术服务:通过技术来支持金融业务和服务的发展,形成技术服务业。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应用,社会化金融服务有了可能,它可以扩大金融业务和服务内容,促进金融业务的发展。相信它的形成会对金融服务创新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新兴电子支付工具不断出现,电子支付交易量不断增加,电子支付已逐步成为我国零售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估计5年内将会达到电子支付总量的10%~20%份额。特别是网上电子支付正逐步成为社会生活的常用支付工具,也是银行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吸引了各种公司资金的投入,电子支付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网上电子支付的规范化管理日趋突出。因此,迫切要求就电子支付活动的业务规则、操作规范、交易认证方式、风险控制、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等加以规范。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主管部门先后推动了《电子支付指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并酝酿出台新的政策《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各商业银行和电子支付机构也着手业务创新,探索行业自律,对银行从事电子支付活动提出指导性要求。其目的是规范电子支付活动,明确电子支付活动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确保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防范支付风险;有利于推动支付工具创新,提升支付服务质量;有利于防范和打击洗钱及其他金融违法犯罪活动;规范网上电子支付环境,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

    规范应主要包括如下5个方面:电子支付的概念、类型和业务原则,电子支付业务申请的条件和程序,电子支付指令的标准,电子支付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电子支付业务所涉及的责任和义务。

    金融管理部门应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

    (1)第三方支付企业认证:制定准入制度和规范,提高开展支付活动企业的要求。

    (2)虚拟货币的管理:严格控制虚拟货币的发行和使用,保证相关业务的健康发展。

    (3)支付流程管理:制定支付流程的规范,确保支付的通用性和可靠性。

    (4)金融风险管理:监督控制第三方支付活动,及时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