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于2000年1月成立,2000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此中心设现代汉语、近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方言和历史比较语言学4个研究室,计算语言学和语音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语言学论丛》编辑部和基地资料室。此中心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中心研究人员的聘任、重大项目的确定等重要工作,由13位语言学界资深专家组成;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主任、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和基地有关人员共9人,负责协调处理基地日常工作。此中心按研究课题聘任研究员,每年聘请一批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为基地的专/兼职研究员,联合进行各大研究课题的开发与攻关。此中心自建立至今,由陆俭明、蒋绍愚、王洪君担任历届中心主任。

    十年来,经教育部批准,此中心组织了19个重大研究项目,其中,在研项目8个,已结项目11个。除此之外,中心的研究人员还申报获准承担大小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

    此中心每年举行一至两次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平均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语言学家前来作学术报告20人次,并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此中心与中文系合作设立了专门的图书资料室和读者阅览室,每年都购进大批新书杂志。现藏有中文图书35613册、外文图书3076册、中文报刊278种、外文报刊37种。

    此中心的学术刊物为《语言学论丛》(以书代刊)。《语言学论丛》的编委会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下设编辑部,负责日常工作。该刊面向国内外汉语语言学界组稿,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一年出版两辑。欧洲科学基金人文科学标准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for the Humanities,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对全世界以不同语言出版的语言学刊物进行文献学分析,引用率较高的85种刊物入选名录,其中,以中文出版的语言学刊物入选的只有三种,《语言学论丛》是其中之一。

    此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域名为http://ccl.pku.edu.cn。中心的语料库研究成果在网站上发布,并免费向社会各界提供语言学研究的数据库搜索服务。另外,中心各大项目的进展情况、专兼职研究员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各类会议、讲座和主要的学术交流活动等信息也实时在网站上向学术界通报。

    目前,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正在王洪君教授的带领下迅速发展,力争在学术研究、数据库建设、人员管理、交流互访、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并再创辉煌。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在此中心建立之初,我们提出要将中心建设成为“三个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即世界一流的以汉语研究为重点的语言学及应用的科学研究中心、世界一流的以汉语研究为主体的语言学及应用的信息资料中心、世界一流的以汉语研究为纽带的语言学及应用的学术交流中心。十年间,我们朝着“三个世界一流”的目标进行了努力,对国内汉语语言学及应用的科学研究、信息资料、学术交流确有推动。

    在十年间,此中心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科研方面的成绩主要是顺利地完成了6批重大课题,取得了重要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现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和“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先后获得北京市和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网站(简称CCL)免费提供大规模语料库检索服务,及时发布语言学研究的信息,自2003年暑期开通以来,已有300万人次的总访问量,日平均访问量超过2000人次,成为国内影响最大的语言学网站之一。现代汉语语料库规模适中,在全国高校学术、学位论文中引用率极高。语义词典等科研性质的词典向特定用户开放。学术论文免费下载。语言学BBS论坛影响力较大。由语言学家启动的语言学术语互动库正在建设中。此中心刊物《语言学论丛》由1957年创办的中文系语言专业同仁集刊改刊,至今已持续50余年,享有很高的学术性声誉。2003年入选欧洲科学基金人文科学标准委员会索引目录,2005年进入CSSCI集刊类索引目录,并一直保持排名第一。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现代汉语语法-语义理论及信息处理系列研究

    此成果是汉语语言基础资源建设和应用的一部分,是将理论研究应用于中文信息处理的标志性成果,涵盖了基地从建立之初至今的四项重大课题:(1)现代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2000—2003);(2)基于大规模汉英对齐语料的语言研究与教学平台(2003—2006);(3)汉语大规模真实文本的语义标注研究(2005—2008); (4)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2006—2009)。

    以上系列课题的成果初步形成了一个大规模、层级性的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综合知识库:(1)英汉对齐双语语料库。包括对齐的中英文文件2300多个,涵盖了政治、科技、体育、社会文化、工商、艺术等不同领域,句对数达到23万句对,中文字数为60万字,英文词数为40万词,供社会免费查询。(2)现代汉语语法语义词典、英汉双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在线树库查询系统。其中包括现代汉语38000多个名词、20000多个动词、4800多个形容词、近1000个副词、100多个数词的语义词典已对北大校园网用户开放查询。(3)大规模中文树库(仍在建设中)。目前已有近5万句(70多万词、100多万字)的中文真实语料经过分词、词性标注、短语功能类和组合层次标注。用户可以通过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网站访问树库的部分内容:http://ccl.pku.edu.cn:8080/webtreebank/。(4)大规模中文语义角色框架知识库及标注语料库(仍在建设中)。本数据库的构建主要采用语义角色知识库和语义角色标注语料库互相参照、互相推动、逐步提高的自举式策略,是一种面向智能检索、信息抽取等内容计算的汉语语义角色框架知识库。目前,已经对汉语常用的12000多个动词和3000多个形容词的常用义项建立了格式一致的语义角色框架。面向真实文本的语义角色标注工作还在进行中。

    这一系列化、集成型成果的学术意义和主要特点在于:理论性强、形式化特色突出;实用性强、规模效应显著。

    2.中近古汉语语法系列研究

    该成果包括三个重大项目:(1)近代汉语语法研究(2000—2003);(2)基于梵汉对勘材料的佛教汉语词汇研究(2002—2006);(3)语言接触和汉译佛典语法比较研究——以梵汉对勘为基础(2005—2009)。

    该系列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专著《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2005),全书30万字;(2)对《俱舍论》、《法华经》、《佛所行赞》、《金光明经》等佛经翻译史上代表性翻译家译作的梵汉对勘;(3)《汉译佛典语法研究论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4)世界上第一个粤语历史文献数据库。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此中心将力争在保持学术特色的同时,认清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认清国家面临的挑战,争取在语言学理论、汉语本体研究、中华文化保存上有重要创新。这一新的定位在保持此中心传统优势——汉语本体理论研究和跨文理科交叉研究(特别是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的基础上。根据此中心梯队人员的特长,针对国家需求,增加了中华各民族语言文化的资源保护和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的历史及民族地区语言和谐等方面的新任务。

    此中心凝练了三个主攻方向:(1)人机互助的语言知识挖掘和现代汉语理论及应用研究;(2)基于中国境内语言和方言的语言演化和融合建模研究;(3)主要国家语言资源的保护整理及数字化研究。

    此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将中心建设成为:以中国语言为主要素材的跨学科理论研究平台;以中国语言为重点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互动研究平台;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为目标的技术平台和信息资料中心;以中国语言研究为纽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