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金乡县推动农业三产融合调研报告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金乡县推动农业三产融合调研报告

    棉花分团

    棉花分团于2016年4月5日组织部分成员就“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融合”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以产棉大县金乡县作为调研点。通过走村串户、走访相关企业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对金乡县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金乡县农业基本情况

    金乡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北依五岳之首泰山,南邻江苏、安徽、河南三省,隶属于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济宁市。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汇处,是鲁西南重要的门户之一,是承接“环渤海经济带”“淮海经济区”“鲁南城市带”多重辐射的最佳区域。全县总面积887.67千米2,耕地面积93万亩,人口65万人,辖9个镇、4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和2个市级开发区。金乡县是驰名中外的“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中国大蒜之乡”“中国辣椒之乡”“中国金谷之乡”“中国圆葱之乡”,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星级服务创建试点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全国棉花优质生产重点县、全国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全国棉花轻简育苗栽培技术示范县、全国农业特色作物大蒜生产重点县、全国农业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大蒜出口创汇生产示范基地,是山东省确定的棉花、大蒜等大宗农产品优势区和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农民增收先进县、山东省食用菌产业体系鲁西南食用菌安全监测点。

    近几年来,金乡县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立足传统农业优势,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塑了金乡县农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嬗变。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6.02亿元,同比增长12.4%;农业增加值43.5亿元,同比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13471元,同比增长10.9%。

    二、金乡县三产融合的主要做法

    (一)立足传统优势,做“强”第一产业

    金乡县把发展传统产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切实加强示范引导,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做大做强了以棉花、大蒜为重点,辣椒、食用菌、大棚蔬菜等为特色的优势农业产业。

    金乡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近年来,金乡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获益增收为目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突出特色化和规模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蒜棉稳定在50万亩左右,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40万亩左右,辣椒在30万亩左右,食用菌面积、品种、产量稳步提升,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从传统的四大产业发展到多种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满园争春”的格局。大蒜/菠菜(土豆)/棉花(辣椒)、菠菜/油豆/大白菜/玉米等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种植模式丰富多彩,一般年份亩效益万元左右,复种指数已达到230%。主要产业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棉花生产国内领先。金乡县处于《全国棉花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黄河流域优势区内,是黄淮流域棉区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品质最好的产棉大县之一,近年来皮棉总产稳居全省第一位,先后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棉花轻简育苗栽培技术示范县”,连续5年获得山东省棉花生产先进单位。全县棉花种植面积常年在50万亩左右,棉花种植技术先进,以营养钵育苗移栽为主并积极推行轻简育苗,棉花良种繁育技术走在全国前列,蒜套棉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应用和基质育苗、裸苗移栽技术国内领先。2013年棉花高产创建田单产皮棉高达177千克,创黄淮海流域棉区单产新纪录。全县有棉花加工企业220家,其中棉纺企业11家,棉纺能力80万纱锭;棉籽油加工企业84家,年加工能力60万吨;棉种生产企业2家,年生产棉花良种60万千克,产品远销国内十余个省市。借助对口帮扶机遇,与山东如意集团联合建立棉花基地,组建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农工科贸”一体化棉花产业体系。棉花产业的稳步发展还促进了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大蒜产业闻名中外。大蒜产业是金乡县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常年在60万亩左右,大蒜秋播覆膜、晚收留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国内领先。大蒜及大蒜制品年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0%以上,产品出口到16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一度达到7.8亿美元,单项农产品出口创汇多年居全国第一。全县大蒜贮藏加工企业700多家,其中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18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56家,恒温库贮藏能力150余万吨,年加工能力80万吨以上,研制开发出蒜油、蒜粉、蒜蓉、发酵黑蒜、硒蒜胶囊、大蒜多糖等深加工产品40多种,被命名为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金乡大蒜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以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品质最好、总产量最大、出口量最大等九个“中华之最”闻名遐迩。曾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被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成功注册“金乡大蒜”商标,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获得国家质检总局认证的“金乡大蒜”原产地证明标记;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金乡大蒜产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影响力产业集群;“金乡大蒜”产品与欧盟开展了地理标志互认,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业(大蒜)示范基地”;金乡大蒜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金乡有机大蒜连续3年在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金乡大蒜还被选定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特许专用产品,“金乡大蒜”品牌赢得了驰名中外的美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已成为广泛共识。大蒜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保障了棉花产业的稳步发展。

    3.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金乡县不仅是中国大蒜之乡,而且也是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2013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目前全县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5处,规模菇房面积达到5800亩,工厂化智能企业11家,菌糠生物有机肥厂2家,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栽培品种经过调整,由原来以栽培平菇为主转变为发展黄金针菇、白金针菇、毛木耳、杏孢菇、海鲜菇、鸡枞菌、白菇、茶树菇等主栽种类,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4.辣椒产业发展迅猛。金乡县是中国辣椒之乡,金乡县蔬菜产业多年来不断发展,稳步增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20万亩左右,其中节能温室蔬菜5万亩,日光大中棚蔬菜10万亩,小拱棚蔬菜6万亩,露地蔬菜100万亩。近两年,辣椒面积迅速扩大,2015年达30万亩,干摘朝天椒面积26万亩,亩效益在4000元左右;鲜摘朝天椒1.8万亩,亩效益在5000元左右。金塔辣椒3.2万亩,亩效益为4500元。全县辣椒平均亩效益4000元,较同季作物棉花亩效益高出2500元,且管理较省工。2016年种植达到40万亩。

    5.特色作物亮点纷呈。在抓好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金谷、白梨瓜、山药、芹菜、甘蓝等特色作物已悄然兴起,新的特色作物陆续入住金乡,草莓、火龙果、黄秋葵、甘蔗及大棚地瓜、大棚土豆等作物闪亮登场。形成了王丕镇的芹菜基地,高河街道的草莓基地,肖云镇甘蓝、小拱棚蒜黄基地,司马镇的芫荽基地,鸡黍镇山药基地和菠菜基地,胡集镇、卜集镇的白梨瓜生产基地,羊山镇的冬暖式大棚基地,兴隆镇的大棚油豆基地。

    6.保险范围扩大、农业抗险能力不断提高。自2012年开始实施农业保险,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保险、农民“三位一体”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长效机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增强了农业抵御风险能力,稳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优势产业健康发展,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农业保险范围逐步增加。为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文件提出的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精神,该县积极申请、争取上级农业保险补贴品种,由2012年单一的棉花、玉米两种作物保险,扩大到现在的棉花、玉米、小麦、花生、温室大棚等种植业保险。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实施大蒜目标价格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二是农业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该县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工作程序,在农民自愿交足保费的前提下,做到了应保尽保,全县参保农户数和参保面积大幅增加,大宗农作物承保覆盖面积均超过95%,农业保险达到全覆盖。三是农业保险区域覆盖范围逐渐扩大。自实施种植业保险以来,累计投保面积达195.3万亩,理赔资金721.9万元。农业保险的开展,增强了农民抗风险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确保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稳定,促进了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粮食安全战略和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识由原来的怀疑态度逐渐转变为认可,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延伸产业链条,做“优”第二产业

    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实现龙头企业抱团发展。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在财政支持、企业嫁接、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精心培育农业强企方阵。该县在第二产业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6家,国家级1家,省级7家。2015度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24亿元,上缴税金5961万元,出口创汇41435万美元,带动农户64990户。同时,加大涉农大企业引进力度,亚洲50强企业翱兰食品,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如意印染、峪口禽业、稻香村食品、南京雨润等纷纷落地。

    2.强化农业龙头企业金融支撑。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银企对接会,推介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2015年为41家企业授信8.37亿元,贷款金额3.4亿元。成功组建3个中小企业信用联盟,会员企业72家,授信4.7亿元,发放贷款1.9亿元。

    3.实施聚合发展抱团闯市场。以华光、东运、宏昌等企业组建金乡大蒜产业集团,在产品经营、区域销售、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分工协作。同时成立金乡县大蒜协会、金乡县大蒜出口企业协会和金乡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设立国际大蒜产业园,强化合作发展意识,实行实体化经营运作,实现了大蒜企业抱团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拓展农业功能,做“活”第三产业

    金乡县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特别注重农业生产功能的拓展,全面做“活”第三产业,全县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6亿元,拓展形成了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健身、全年农家乐的农业产业模式。

    1.做足“大蒜养生”文章,打响“长寿之乡”名片。特色是文化旅游产业的生命。一个地方要叫响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质。到金乡,金乡的特质是什么,这就是大蒜。金乡因大蒜而出名,要想打出文化旅游产业的名气来,就必须紧紧依托大蒜的品牌优势,突出“大健康”的主题,放大“长寿之乡”的优势,做足大蒜养生的文章。现在有人追求“美容苗条”、有人追求“健壮长寿”,吃饭已不仅仅是为了饱腹,旅游也不仅仅是为了游玩,更多的是体现人们崇尚健康、绿色、环保、长寿等诸多因素。这种新的旅游消费理念,为现代农业、生态养生、大蒜产业等更好地融入旅游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大蒜方面,该县已经开发出黑蒜系列制品、硒蒜胶囊、大蒜多糖等40多种深加工产品,以这些为基础完全可以推出大蒜长寿宴、功能保健品等;还有在河湖水系方面,完全可以打造出户外运动、休闲保健等系列养生品牌,不断做实金乡康体养生产业体系。依托这些长寿品牌、生态优势,还可以逐步发展养老健康、医疗康复等产业,将金乡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健康养生目的地。

    2.打造节庆农业,扩大金乡影响力。大蒜节是金乡县围绕金乡大蒜产业的发展创建的节日,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6月中旬之间,也正是蒜薹、大蒜收获的时节。首届中国大蒜节是2001年4月26日由金乡县委、县政府发起倡议,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主办,金乡县承办的一次盛会。大蒜节期间共签订各种贸易合同、协议、意向68项,贸易量达21万吨,签订合资合同、意向36项,签订技术合作合同18项。此后每年的这个时间,金乡县都要举办一次与大蒜生产、销售有关的盛会,以达到“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以蒜为媒,广交朋友”之目的。诸如2002年在金乡举办的“WTO”与中国大蒜产业化论坛首届年会暨大蒜科技成果博览会,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大蒜节,2004年第四届国际葱蒜类蔬菜学术研讨会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金乡县还把节庆活动办到了首都北京, 2006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山东金乡大蒜产业论坛。

    随着金乡大蒜节会活动的不断规范和深入,金乡大蒜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活动的外延日益扩大,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2003年5月,首都北京的“非典”疫情牵动着蒜乡人民的心,为了给奋斗在“抗非”前线的白衣战士和英雄卫士提供物资和精神上的支撑,该县紧急调拨40吨优质大蒜派专人无偿赠送给处在抗击“非典”最前沿的北京小汤山医院、301医院、302医院、地坛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部门,赢得一片赞扬声。

    2016年,成功举办了中国-金乡世界蒜都文化旅游节,以相约蒜都水乡、体验休闲健康为主题的世界蒜都文化旅游节于6月16~18日分别在济宁和金乡举行。本次节会以大蒜产品由农产品升级为旅游产品为路径,以大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重点,以大蒜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基础,以宣传推介金乡文化旅游为核心,以蒜农收入持续增加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为目的,以金乡经济持续科学跨越发展为根本,通过举办2016中国大蒜年会、全国乐村淘金乡大蒜大型直采活动、“百名企业家金乡行”活动、蒜都水乡休闲健康游活动、世界蒜都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金乡大蒜产销对接会、大蒜健康高端论坛及大型文艺演出等六个系列活动,进一步传播大蒜康养文化,保持世界蒜都国际地位;传承优秀本土文化,留住金乡历史根基;展示金乡江北水乡之美,宣传蒜都休闲健康之旅。

    3.发展观光农业,展现魅力金乡。着力打造以观赏、采摘、体验、养生为主要形式的“金乡村游”品牌。“红、绿、蓝、紫、金”五线合一的生态体系、“柔美、秀丽、宁静、闲适”的水乡风貌、“开阔、简洁、大气”的大地景观概念,景观与农业相结合,使特色农业产业形成长期效应,突出把当地“水”的景观资源做到极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乡土景观融合。

    金乡县把文化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新引擎,汇聚要素、集中攻坚,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名片打造年”活动,全域打造中国江北水乡、休闲健康金乡。近年来,金乡县牢固树立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的理念,充分挖掘山、水、人、物“四大资源”,高点规划,统筹推进,做好亲水休闲、大蒜养生、三十六计、诚信探源、梦回古缗、修身清心“六篇文章”,打响运河水城、长寿之乡、兵家圣地、诚信金乡、千年古县、问道福地“六大名片”,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强势崛起。

    金乡县将以创建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打造独具特色的金乡文旅品牌,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依托县域24条河流,全面做好“治水、扩湖、建景、融文”四篇文章,纵深推进“九湖五河十八湾”扩容提质,扎实推进建坝蓄水、疏浚扩湖、绿化造景、生态治理等工程,开展镇街驻地河道交汇处综合整治,扩河成湖、蓄水美化,着力恢复水生态、美化水环境、弘扬水文化,全力打造“中国江北水乡”;坚持把大项目作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载体支撑,重点加快光善寺景区、三十六计兵家智慧园、国际蒜都小镇、大蒜博物馆、鸡黍诚信文化古镇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确保金龙湾文化商务区年底形成良好形象,完成真武庙景区、金水湖、万福湖旅游开发及金山公园等续建工程,大力发展采摘乐园、观光农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同步加快推进羊山景区、“九湖五河十八湾”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公共配套建设,提升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涉旅行业档次,布局新建一批服务设施,增强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借助“大媒体、大节会、大事件”,通过投放品牌广告、主流媒体集中宣传、组织推介会以及联合捆绑推介、新媒体营销等方式,全方位宣传金乡旅游特色,不断提升金乡文化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此外,金乡县还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地方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启动实施一批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和修复,加快一批场所建设,把历史文化逐步复原修建、物化展示,让历史文化符号更加原真、厚重、鲜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全县七大类300多种非遗资源挖掘力度,宣传、保护和传承好“一乡一艺”非遗项目,重点支持庄户剧团、农家戏班等基层民营表演团体发展,叫响“到金乡听戏”的文化品牌,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4.建设示范园区,打造精品亮点。金乡县作为济宁市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金乡打造成鲁西农业的龙头和核心区。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成立了济宁(金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农高区坚持以现代高效农业为主导、以休闲观光农业为补充、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原则,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科技推动、高效率运作,逐步建成全县现代农业指挥中心、规划中心、项目中心、展示中心。园区的规划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该县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大幅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济宁(金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中心,循环、生态、现代三大园区为示范带动,各镇街特色园区同步实施,不断完善提升农业园区发展规划,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着力突破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打好有机大蒜、绿色蔬菜、精品瓜果、良种繁育等基地品牌。全县每个镇街都根据各自主导产业建成一处县级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对金乡街道高创农业示范园、王丕镇循环农业示范园、马庙镇百事特农业示范园等六个农业示范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并挂牌命名。

    一是走好产业园区融合发展路子,让金乡的农业产业化更具优势。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为龙头,强化一区、三园、十大基地和食品园区、物流园区支撑带动作用,做深大蒜、辣椒、食用菌、畜牧精深加工,做亮设施种植、观光旅游、特色果品等现代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重点是开发周庄葡萄庄园,总面积12000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庄园以“梦里水乡、葡萄乐园”为主题,建成休闲创意农业综合体、综合种养为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二是走好城乡一体路子,让金乡的农村与城镇同步提升。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从城市向镇村延伸,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村净、街街亮、户户通、处处绿、家家美“五个全覆盖”,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水务一体化和镇街驻地改造、文化惠民等工程,让农村群众尽快过上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生活。

    三是走好生态发展路子,让城乡水绿交融、宜居宜游。推进生态水城向生态城乡延伸,景区化绿化美化县城和镇街驻地路网水系,实现城区、镇村、河道、通道、单位、农田林网绿化全覆盖,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工业循环发展,让金乡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三、金乡县三产融合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金乡县三产融合的现状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如何发展农业、致富农民、繁荣农村始终是一个大课题。金乡县不断探索,在发展目标上,始终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大战略,无论是“三化并进”还是“四化同步”,农业都是重中之重的一环,从而确立了不忘农业、大抓农业的导向;在发展布局上,从生态、循环、现代三大示范园区到去年的农高区等“一区三园十大基地”引领,实现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建;在发展措施上,打破原有思维模式,跳出农业抓农业,设立食品园区,建设农产品大市场,推进两区同建,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以商促农、三产融合的新路子。

    1.农业龙头地位更加巩固。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化、基地化作为主抓手和主载体,三大农业示范区规模实力快速膨胀,十大镇街基地特色日益鲜明,农高区路网框架全面拉开、光伏大棚正式启动,现代农业的大格局初步形成。以园区为牵动,有机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蓬勃发展,辣椒、食用菌成为大蒜、棉花之后的后续主导产业。

    2.城村融合得以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聚力推进环卫保洁、污水处理、路灯照明、路网硬化、公共交通、绿化造林、文化惠民“一体化工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环卫保洁,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县域全覆盖,并在全市率先推行市场化运作;路网硬化,累计新修完善村村通、户户通路网3400余千米,群众出行条件全面提升;绿化建设,城乡联动持续开展大绿化攻坚,生态水城和生态乡村同步推进。

    3.农业农村服务业融合发展。近3年完成了老万福河、莱河、东沟等5条主要水系的清淤治理和2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8家、农民合作社900余家、家庭农场50余家,走在了全市全省的前列;同时有527个村基本完成确权登记工作,规模流转土地近万亩,成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星级服务创建试点县、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为下步“三农”工作再突破积蓄势能、打下基础。

    4.农业农村事业水乳交融。近年来,该县坚持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农村事业全面发展,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2015年改造农村危房600户,新建改造农村互助养老院16处,提升改造农村薄弱学校58处,在全市率先实现营养餐农村中小学全覆盖,成为山东省首批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同时,依托包村联户这个载体,广泛开展“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广场舞大赛”“三下乡”等活动,群众满意度得到持续稳固和提升,被评为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和山东省长寿之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471元,在整个鲁西排进前五位;大蒜、辣椒、棉花三大产业总产值超过38亿元,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91.8亿元。

    (二)三产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金乡县三产融合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新的形势下,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新的优势还未真正形成,产业融合仍存在诸多问题。

    1.距中央对三产融合的要求仍有差距。“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照总书记要求,金乡县尽管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势头强劲,但依然是“欠发达”的农业大县,“欠发达”主要集中在农村,贫困群体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摆在实现小康的关键位置,这是经济规律之必需,是发展阶段之必需,是肩负使命之必需。

    2.破解三产融合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工作也直接受关联。比如在农民增收上,面临着生产成本攀升和农产品价格增长空间有限的“双重挤压”,一方面农业生产成本处于“上升通道”,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增长空间有限,大蒜、棉花等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都在低位。

    3.新的布局刚刚起步。农高区和食品工业园区,有竞争力、有科技含量的项目还不够多,引以为豪的大蒜产业,真正的龙头也不在金乡,本土企业驾驭不了市场,最终吃亏的是老百姓、企业。

    四、提升金乡县三产融合的途径和建议

    金乡县三产融合已经走在全市全省前列,下一步随着农高区的启动、国家级农贸大市场的完善和食品园区的提档升级,金乡农业产业化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农业是百业之基,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局中来考量和推进,必须始终作为一大战略牢牢坚守、连年突破。

    (一)金乡县发展三产融合的途径

    1.走好园区发展路子,让金乡的农业产业化更具优势。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为龙头,强化一区、三园、十大基地和食品园区、物流园区支撑带动作用,在坚持棉花—大蒜、辣椒—大蒜两熟种植的基础上,做深大蒜、辣椒、食用菌、畜牧精深加工,做亮设施种植、观光旅游、特色果品等现代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走好城乡一体路子,让金乡的农村与城镇同步提升。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从城市向镇村延伸,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村净、街街亮、户户通、处处绿、家家美“五个全覆盖”,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水务一体化和镇街驻地改造、文化惠民等工程,让农村群众尽快过上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生活。

    3.走好生态发展路子,让城乡水绿交融、宜居宜游。推进生态水城向生态城乡延伸,景区化绿化美化县城和镇街驻地路网水系,实现城区、镇村、河道、通道、单位、农田林网绿化全覆盖,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工业循环发展,让金乡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4.走好全面深化改革路子,让农村更具活力、更加和谐。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产权抵押融资及农村流通等统筹城乡重点改革,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现状与趋势,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毅力,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力度,扎扎实实推动金乡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针对金乡县发展三产融合的建议

    1.坚持做好“棉花—大蒜”“辣椒—大蒜”两熟种植。金乡县自然生态条件适合棉花、大蒜和辣椒等作物两熟种植,是典型的高效农业。三产融合必须在搞好“棉花—大蒜”“辣椒—大蒜”两熟种植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一是要改进种植制度,逐渐把套种改为蒜后直播,减少用工和“五花”投入,并为机械化发展创造条件;二是推广普及配套高产优质品种,实现提质增效;三是优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轻简化栽培技术,促进节本增效。

    2.围绕打造“三农”工作新标杆创造新典型、走在最前列。一是围绕打造农业产业化新标杆,丰富提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涵,将农高区建成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新典型,将国家级农贸大市场建成全国知名的农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建成全国最大的黑蒜生产基地、辣椒深加工基地和“中国金针菇之乡”,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二是围绕打造生态建设新标杆,启动全国园林县城创建,建成省级绿化模范县,争创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让生态金乡的亮点更亮。三是围绕打造民生改善新标杆,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要实施四个突破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向高效精深转换,做好这篇大文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园区、项目、市场、品牌四个环节谋求提升突破。首先是开拓新路突破园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高区也已经列入济宁农高区核心区,发挥优势、填充内容、膨胀规模是下步的重中之重,一定要用好这张金质名片,把“一区、三园、十大基地”打造成现代农业的新亮点。在园区建设上,科学规划布局,加大争取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快显园区规模形象。农高区核心区“五纵四横”路网和5000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光伏食用菌大棚、万亩设施金针菇、生态观光农业等,要抓住有利时机加紧推进,一刻也不能放松。高效农业、精品农业体现在观光休闲、科技创新上,带来的效益将翻倍增长。解放思想,引导群众连片开拓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精品高效农业示范区。把标准定在打造济宁市的“菜篮子”和休闲的“后花园”上。其次是高点定位突破项目。现代农业的实质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国家推进土地改革,加快土地流转也是这个目的。学会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的手段提升农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都要追求产业化、高端化。转变观念,把招商引资当作农业农村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把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作为工作的重点,像抓工业项目那样抓农业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抓问题解决,既引进生产加工型企业,也引进生态休闲农业,以一产带动三产发展。食品园区作为精深加工的主阵地,要加快现有企业挂大联强、集聚发展,加大涉农龙头大企业的招商力度,让更多农产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再次是发挥优势突破市场。市场化是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也是金乡大蒜产业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金乡的老百姓不缺乏市场意识,缺的是载体、是平台。要以建设国家级农贸大市场为抓手,规范提升大蒜市场、辣椒市场,大力推进凯盛农产品物流园、海关直通场站和国际冷链物流园建设。信息产业区要在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上下功夫,规范大蒜电子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各类农业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开设网店,建立电商与实体流通企业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第四是注重特色突破品牌。品牌知名度越高,其价格就越高,这就是品牌带来的增值。金乡的好产品很多,关键就要在品牌塑造上下功夫,打响几个在全省甚至全国响当当的品牌。在稳定金乡大蒜市场霸主地位的基础上,后续产业都要创出自己的特色品牌,胡集白梨瓜、鸡黍山药、马庙金谷、卜集“二伏秋”桃、鱼山奶梨、王丕芹菜、高河草莓等,都有一定的基础和特色,至少要做到在省市范围内有影响力、有竞争力。要创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这项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质量问题既是一个品质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要严抓重管,打出金乡农产品的质量品牌。最后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点解决好“怎样种地”“谁来种地”的问题。在完成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转,努力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金乡县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少,但缺乏像汇源、龙大、金锣那样的领军企业;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仅去年一年就新增354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法治建设等都要同步推进,充分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就有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奖补范围、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政策;围绕促进农民增收,鼓励设施农业系列补贴、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等;围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饮水安全、完善农村沼气监管机制、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等;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启动推进城镇化、完善大交通、土地改革、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

    2.突出科技富农新支撑,加快现代农业向高效精深转换。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高效、精深方向,迅速展开设施农业扩张行动,持续巩固提升金乡农业优势地位。

    一要促进结构调整园区化。主攻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突出培植优质大蒜、辣椒、食用菌、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特色果品六大产业,整合现有种植资源,开展区域规划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农产品园区化布局。年内完成农高区核心区“五纵四横”路网和5000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发展万亩设施金针菇、有机葡萄、城北苗木、马庙循环养殖等基地,打造沿金司路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带、特色果蔬采摘园。各镇街要在产业规模、科技水平、生产效益上狠下功夫,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实现土地流转托管服务12万亩,建成一批示范基地,争取创成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绿化模范县。

    二要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化。坚持园区产业与高效种养业、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观光业有机结合,加快园区与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对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条龙的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企业在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重点突破大蒜、辣椒、食用菌、畜牧等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年内完成300亩光伏大棚建设,引进环宇食品等一批涉农企业,力争新增投资过500万元的涉农企业项目15个,确保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

    三要推进主导产业品牌化。在做大做强大蒜、辣椒品牌的同时,围绕胡集白梨瓜、鸡黍山药、马庙金谷、卜集“二伏秋”桃、鱼山奶梨、王丕蔬菜等产业,坚持一手抓商标注册,一手抓宣传推介,通过建立网络宣传平台,举办推介会、展览会、发布会等方式,强化宣传推介,努力打造成省市知名品牌,年内创建成为“中国金针菇之乡”。

    四要加快市场与产业良性互动。围绕园区产业抓市场发展规划,加快如意农工科贸体系建设,启用凯盛农产品国际物流园,规范提升大蒜市场、辣椒市场,打造蔬菜交易信息平台,努力探索传统产业、有形市场、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交易模式。同时,启动实施大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扩大种植、养殖等涉农保险覆盖面,最大限度维护种养殖户利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要突破发展配套联动的第三产业。坚持把信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抓手和突破口,抢抓全市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高标准编制全县信息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突出电子商务、电子制造、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实行企业、人才、院所、公共平台一起招、全面引,年内培育引进信息企业100家,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建成淘宝村3个。抓好智慧产业园、亿九科技大厦、金南信息产业制造园建设,支持凯盛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开通阿里巴巴金乡馆、淘宝网特色中国大蒜馆、跨境电子商务园、中国大蒜交易网,引导金乡电商上线交易,率先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性新兴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全省农产品电商强县。年内,信息产业交易额突破20亿元,将信息产业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启动建设中国(金乡)冷链物流中心、义乌汽贸城、中国农产品电商物流园等项目,提速推进金龙湾文化商务区、名流新天地、缤纷五洲、金大国际等工程,确保红星国贸、圣德商贸城、银座商厦、顺达物流港正式运营,打造一批商贸高端市场、专业物流区、核心商区。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崛起计划,启动光善寺景区一期、真武庙景区二期工程,规划建设诚信主题文化标志城;羊山景区开发葛山溶洞资源,积极争创国家5A级景区;完善生态湿地景区设施配套,金平湖、万福湖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打造6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实体运作山东金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加强与国内大型旅游开发公司合作,打造具有金乡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上述任务目标,必须围绕“四个争当”,锁定“四个转换”,全力攻坚。

    五、加快推动金乡县农业三产融合的建议措施

    (一)集中连片建设主导产业核心片区

    一要加快现代高效粮棉产业发展。以优质化、区域规模化为主攻方向,根据“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协调”的发展要求,深化调整粮棉内部结构,从解决金乡粮棉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制约因素入手,加快改造粮棉产业。以优化品种结构、改善技术装备、改造中低产田为主要手段,突出标准化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粮食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单产增加、生产效益增高,粮食种植规模增大。通过调整棉花及大蒜等蔬菜作物种植面积,发展粮、菜套种等,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积极落实“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政策,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达到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农产品品质高、农业生产效益高的目的。加大改造中低产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大力实施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大工程,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在现有基础上,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要求,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建设粮棉高产创建示范基地。

    二要巩固优质精品大蒜产业优势。积极选育大蒜良种,加强种苗脱毒;推进大蒜种植与生产标准化,带动农户增收;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扩大市场销售渠道;加强院企合作交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做强金乡大蒜品牌。继续保持并提升大蒜的经济效益,发展有机大蒜,促进全县大蒜种植水平提档升级。在大蒜产业上率先突破,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全力打造“金乡出产”的金字品牌,以产品质量及品牌影响力赢取实施势力。突出“有机农业”板块,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优质、安全、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科技推动、质量监控、安全问责等手段强化“有机农业”品牌。依托和发挥金乡县在全国大蒜产业中的领军优势,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加工企业、运营商家开展全面合作,前伸后延产业链,开展品种研发、深度加工、品牌运作;引导和鼓励生产者、经营者加强协作、交流与合作,丰富产品品种系列,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规模化经营,拓展跨区域经营渠道,提升产业化水平;引进强势资本多元投入,构建绿色种植园区生态和产业循环结构,建设大蒜品种和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基地,创建大蒜产业信息采集发布网络平台,结合园区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融资平台的建设,以及产地批发市场的质押融资模式的应用,探索大蒜产品仓单质押、“一站式”联运供应链,培育大蒜产业高端集聚和总部经济,推进大蒜产业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整个金乡现代农业发展应用金融属性的核心产业。

    (二)分类打造特色产业园(基地)

    大力发展特色蔬菜、食用菌等金乡特产,包括辣椒、洋葱、山药、甘蓝、茄子、大棚芹菜、食用菌等。目前金乡县特产农业已经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片区开发格局。发展特产农业,着力抓好驰著名商标或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保护;着力实现特产农业的有机化生产;着力扶持特产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重视发挥专业合作社组织对特产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发展现代优势蔬菜产业,大力推进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建立生产示范基地,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发展特色蔬菜、设施蔬菜种植,推行绿色种植技术,实现商品化加工,严格质量管理,创建绿色品牌,开拓出口渠道;建立蔬菜技术与销售服务中心,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对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种植园区的生产管理,开展面向全县蔬菜产业的服务与培训指导,加快金乡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程。完善生产标准体系,研究和利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有关标准的制修订步伐;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手段,采用多种模式,构建一个集标准化生产、精致化加工、品牌化销售有机衔接,科技推广与示范、质量安全、市场服务、风险防范全面配套的现代高效设施农业产业体系。

    (三)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坚持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与区域土地消纳能力、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调整优化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布局,开展养殖标准化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鼓励优先利用未利用地发展养殖业。率先应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养殖设备,建立科学、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管理机制。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配套建设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兔毛生产;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提高畜禽良种化比例,发展百子鹅保种养殖基地;推广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下养鸡、林下种植中药材等林下种植养殖业;以“高效、优质、生态、安全”为目标,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突出养殖特色和优势,重点扶持峪口禽业良种蛋鸡繁育及后续生产加工链、特色畜禽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积极引进、开发优良品种,下大力气培育种业龙头企业,有效带动和发展优势畜禽产业。稳定畜禽生产总量,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扩大优质绿色畜禽产品供应,提高草食畜禽的养殖比重。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周边地区形成畜禽养殖、加工及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集群规模,带动周边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生猪、肉羊、肉鸡等家禽的养殖、销售、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建立起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控体系、饲料生产体系、产品加工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增强金乡县畜禽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四)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

    积极探索现代耕作技术与全程机械化融合的生产模式,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促进率先实现小麦、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探索推广以信息化手段促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为抓手,以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为重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强化农机与农艺融合,积极发展优质粮棉、蔬菜、畜禽等名特优农产品以及设施农业适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特色明显的镇、村,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加强镇级农机推广服务能力建设,稳定农机管理服务人员队伍,探索建立并完善以基层农机服务站、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推动农机作业、销售、维修三大市场的健康发展,大力提升县内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

    (五)率先普及应用现代科技成果

    探索农业科研机构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集成熟化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径,建立并完善“一个主导产业、一位首席专家、一个示范基地、一套技术模式、一支服务团队”的农技推广机制,促进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创新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建立新品种推荐、育秧供苗等综合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农业灾害预警防控与统防统治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使用产地质量证明,建立产地准出机制。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融合发展,推动物联网等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生产管理智能化平台和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开展科技攻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资源平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机制。以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为重点领域,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转化与应用水平,创新农科教、产学研紧密衔接的机制,加快形成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发挥种源农业优势,积极打造大蒜、洋葱、棉花良种繁育中心,同时整合金乡农产品检测中心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检测机构。

    立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鼓励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规模种养场(户)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积极发展专业化农业科技型合作社,建立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基地,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推广手段现代化、培训设施齐全、具有一定检测和示范能力、有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补充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加强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改善示范推广基础条件。积极开展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农民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指导农业、服务农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提高全县农业科技普及率和科技贡献率。

    (六)构建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新格局

    引导农民采取互换、入股、托管、并地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支持承包土地经营权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探索建立自愿组合、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机制。支持国有农场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为众多分散经营农户提供统一服务,以社会化服务带动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标准化。

    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鼓励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使得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加快推进规模化、设施化、园区化、标准化进程,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结合金乡县实际和农民实际需求,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如搭建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平台,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以“龙头企业带动型”“全程机械化托管型”“经营大户带动型”“农民自发联合型”“科技人员创业促进型”“土地股份合作型”“支部+协会引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促进土地流转;整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先入股再流转,土地产出收益按照一定比例返利给农民等。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市、镇两级建立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开展土地流转储备、委托流转、信托流转等服务工作,加强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全面实行流转管理的合同制和备案制,完善流转登记和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土地流转价格指导,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自然增长机制,保护农民土地效益,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种养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科技人员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七)倾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将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新增农业生产性补贴的支持重点,放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机库棚、仓储等设施的用地扶持政策。引导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联合与合作,探索鼓励科技特派员、大中专毕业生、基层农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力度,培训对象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积极协调农业与科技部门等涉农部门,以培养具有新观念、新技术、新知识、新产业、新生活等特征的“五新”农民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不断增强农民吸收、应用、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并通过政策引导和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支持、信息服务等,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完成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学历教育培训等提高农民农技知识的培训工作,为金乡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八)全方位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加快健全农业公益性服务经费保障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试行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创新搭建以公益性服务为基础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吸引农资配送、农机作业、工厂化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配方肥统配统施、设施维修等经营性、半经营性服务有序集聚,促进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优势互补、成龙配套,为各类主体提供保姆式、菜单式、超市式等多种形式系列化服务。探索制定重点行业、主要品种生产性服务的具体规范和合同样本,健全服务标准和流程。

    大力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发展合作社、协会、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力量,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新需求。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鼓励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推动合作社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促进服务组织发展壮大。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和手段,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一方面,大力推行土地托管、政府订购、专项承包服务、协作联合等方式,尤其是对以合作社为依托的“店集模式”、以农业服务联合社为主的“走出去模式”、以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为主的“绿馨园模式”进行深入总结,加大推广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发展专家大院、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等新型服务模式。同时,积极发展农业信息化服务,重点开发精准作业、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技术。

    (九)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

    依托高产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集群相配套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完善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各地发展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直供等现代流通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示范区创建区域特色品牌,发展电商及连锁配送,探索创新服务农业生产营销的新方式。支持相关领域、相近环节、上下游产业间的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融合发展,通过“接二连三”“隔二连三”,创新联动经营、协作服务的合作机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组合型、群体化发展。

    利用全县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种养基地,依托食品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的建设,加快以大蒜加工、辣椒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和集群化发展,把金乡县建成鲁苏豫皖区域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充分发挥金乡的区位优势,建设以专业市场及物流体系为主的,辐射全国的大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通过核心区综合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的建设,塑造产地批发市场的质押融资功能,激活当地农业产业链的融资通道,并依托食品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的加工功能,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

    以园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的平台。结合全县城镇发展态势,突出产业特色,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基地,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园区为载体,吸引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围绕园区发展的产业定位,制定优惠政策,为吸引企业进入园区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政策环境。在税收上,对入区企业投产后,由市财政根据纳税额度予以奖励,对于国内百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园区的,可延长政策优惠年限;在征用土地上,除国家法律规定的划拨方式和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用地外,对外来投资者办企业用地采取出让、租赁、入股等方式予以提供;在基本建设上,项目建设涉及的县级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和营业性收费,采取减、缓、免的办法予以优惠。

    (十)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友好型农业

    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衡量标准,净化产地环境,因地制宜建设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基地。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积极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循环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立体养殖,积极推进稻鱼共生、林下放养等生态农业模式。

    遵照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指导露地蔬菜、大棚蔬菜产品生产,用标准规范生产技术措施,控制农药残留,减少有害物质,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确保农产品品质。大力推广蔬菜生产精准化技术,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以蔬菜生产环境监测为依据,开展以节水、节肥、节药、节种为内容的节约型农业,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及农业面源污染。推广自然养猪法生态养殖、“猪—沼—菜”循环生态模式,走适度规模化饲养之路,规范养殖管理和养猪废弃物处理,积极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推广猪场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促进生猪产业的有序发展和环境良性提升。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大对秸秆、畜禽粪便的再次利用,减少农作物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积极利用屠宰加工后的农业边角废料,打造“种(养)—加—饲—沼—肥”的五级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快推进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人造板加工、秸秆气化项目,集成推广节约型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推广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的技术。依托现有肉牛、生猪、肉鸡养殖的基础,按照“集中、高效、生态”的思路,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积极推行秸秆养畜。加大畜群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兔毛生产;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提高畜禽良种化比例,发展百子鹅保种养殖基地。大力推广林业复合经营模式,积极发展林下养鸡、林下种植中药材等林下种植养殖业。

    (李维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