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产业布局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产业布局

    一、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产业布局

    (一)布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先行优势,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机械制造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极大地改变了国内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版图和产业布局,使中国机械制造业在总体上形成了东部主导、中西部相对落后的产业分布格局。

    1.机械制造业产业布局重心偏向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占比低

    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看,中国机械制造业存在明显的梯度分布现象,东部与中、西部之间梯度明显。2010年,中国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企业实现总产值236995.96亿元,东、中、西部分别占比76.4%、15.2%和8.4%,东部地区所占比重远超中、西部地区。在机械制造业的7个子行业中,东部地区的占比都在60%以上,尤其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占比高达92.60%,中部地区各子行业平均占比在15%左右,占比最高的也仅为25.33%,西部地区占比则基本都在5%~10%(见表11-1和图11-1)。即便是占比最低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64.71%),东部占比也是中、西部占比之和的近两倍,东部有明显的集聚优势。

    

    表11-1 三大区域2010年机械制造业产值占全国产值的比重  单位:%

    

    图11-1 三大区域2010年机械制造业产值占全国产值比重

    2.长三角大多子行业明显占优,珠三角与环渤海地区占比各有高低

    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长三角地区的机械制造业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珠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规模相对较小。2010年,在中国机械制造业总产值中,长三角的占比为32.99%,珠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占比分别为17.99%和23.75%,长三角的所占比重比珠三角高15个百分点,比环渤海地区高9.24个百分点。在机械制造业的7个子行业中,除了专用设备制造业外,长三角地区各子行业的全国占比都是最高的,占比最低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达到了26.22%,表现出明显的规模优势和集聚优势。而环渤海地区则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中占据领先的位置,占比30.99%,通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也几乎与长三角地区比肩,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设备制造业方面相对落后。这表明,环渤海地区具有较强的传统机械制造优势,而现代机械制造业方面则有所欠缺。珠三角地区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34.98%,稍低于长三角地区的38.06%,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设备制造业与环渤海地区相近(见表11-2和图11-2)。总的看,长三角地区机械制造业的规模优势明显,环渤海地区以传统机械制造业见长,珠三角地区偏向高技术子行业,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

    

    表11-2 三大经济区2010年机械制造业产值占全国产值的比重  单位:%

    

    图11-2 三大经济区2010年机械制造业产值占全国产值比重

    3.东部地区几大省市机械制造业高度集聚

    在机械制造业的省际布局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所占比重高,集聚优势明显。其中,江苏和广东在电子及通信设备等机械制造方面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山东在传统机械制造业方面占有更高比例,浙江机械制造业各子行业发展相对均衡。具体看,广东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10年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34.98%,超过了1/3,金属制品、电器机械及器材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分别达到了20.33%、21.58%和21.89%,而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则相对弱些,比重在5%~10%的水平。江苏各子行业发展相对均衡,仅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比为11.64%,其余子行业占比均高于1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设备制造业占比分别达到了23.53%、20.19%和26.93%。山东的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占比16.80%和14.55%,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比处于9.5%~10%。浙江的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设备制造业的占比都在10%左右(见表11-3和图11-3)。

    

    表11-3 各省、市、区2010年机械制造业产值占全国产值的比重  单位:%

    img148

    img149

    

    图11-3 各省、市、区2010年机械制造业产值占全国产值比重

    从行业的地区集中度看,7个子行业的前四位省市集中度(CR4)值是较高的,尤其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10年的CR4高达75.10%。其中,该行业的第一集聚地为广东,占行业份额的34.98%;第二集聚地为江苏,占行业份额的23.53%;前两个集聚地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第三集聚地上海的10.96%,以及第四集聚地山东的5.63%,呈现出广东、江苏两省独大的局面。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CR4指数最小,为38.75%,说明该行业的集聚水平相对较低;同时位于前4位的省市所占比重差距不大,说明该行业的区域分布较均衡。其他子行业的CR4值都在50%~60%,说明各子行业排名前四的省份的集中度比较高(见表11-4)。与此同时,7个子行业产值占比排名前四的省份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也是江苏、广东、山东和浙江。2006~2010年各省市出现在行业前4位的频次(最高位35次),四大省份分别出现35次、27次、29次和22次。这说明,中国机械制造业各子行业的主要集聚在江苏、广东、山东和浙江等沿海省份。

    (二)布局的特点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要素条件及历史传统等方面原因,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布局上呈现出区域梯度性、空间集聚性、历史遗留与政策导向性特点。

    1.区域梯度性

    如前所述,中国机械制造业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分布基本上保持着70%~85%、10%~20%和5%~10%的比例,具有较明显的梯度性。从地区和省际的角度来说,也存在梯度性。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相对于其周围的地区,也具有鲜明的梯度性。广东和江苏等具有高度产业集聚性的省份,以及机械制造产业集聚性弱得多的四川和陕西等省份,都与周围省市区之间具有梯度性,只是前者要比后者的梯度更加鲜明。

    

    表11-4 2010年机械制造业各子行业产值规模前4位省市的集中度(CR4)  单位:%

    2.空间集聚性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性体现在:首先,中国机械制造业主要集聚于东部沿海地区,空间集聚特性鲜明,各子行业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设备制造业在全国产值中的占比分别高达81.11%、77.02%、67.16%、92.60%、64.71%、80.08%和85.03%。其次,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机械制造业在东部地区的主要集聚地,聚集了大量的机械制造企业。三大地区7个子行业的区域集中度分别为79.02%、75.16%、64.38%、88.04%、60.73%、77.57%和81.29%,表现出布局上的高度集中。此外,广东和江苏等省份也表现出高度的集聚性,如江苏各子行业在全国产值中的占比分别为17.60%、17.60%、15.41%、23.53%、11.64%、20.19%和26.92%。

    3.历史遗留与政策导向性

    东部地区的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两个子行业分别占比67.16%和64.71%,明显要弱于其他子行业,而相应地,中部地区这两个子行业的占比分别为25.33%和24.87%,这是中部仅有的两个占比超过20%的子行业,西部这两个子行业的占比也是所有子行业中最高的。河南、湖南、四川、湖北和重庆分别是这两个子行业在中西部地区的主要集聚地。这样的格局无疑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小三线”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的布局态势促成了重庆机械制造基地的形成以及湘西、鄂西重机械厂等的建成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带有明显的历史烙印。辽宁在通用、专用以及交通运输设备等传统制造业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吉林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明显强于其他子行业,这一现象也与历史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的产业布局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样的布局现状与特点,是与东部地区的先发优势和承接国际机械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相适应的,但随着中国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以及中西部地区上述方面比较优势的日益凸显、产业配套等能力的提升,早期形成的东部主导、中西部相对落后的机械制造产业分布格局就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反而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加之国际场萎缩,更多机械制造企业将目标放在了国内市场,尤其是有待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这样就出现了产销地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说,现有的机械制造业的布局是不合理的,需要推动机械制造业产业转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