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_论人际沟通

    

    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与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是价值观中的核心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必然导致群体取向,西方文化的天人相分势必导致个人主义取向。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表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1.民族性格方面。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约定俗成的交往通则或行为准则,而形成这一表征的基础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广义上讲,中国人重视集体,西方人重视个体;中国人讲求和合,西方人强调竞争;中国文化属内向型,西方文化属外向型;中国文化求静,西方文化求动;中国文化基于自然经济,西方文化基于商品经济。凡此种种,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行动和决策的起点是群体,与个人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具体地讲,中国人性格比较内向、含蓄、委婉和谦虚。集体主义文化更强调集体,群体的权利和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家族观念重,重视亲情,孝顺和尊重长辈,喜欢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取向影响的西方人,性格外向、直率,非常重视个性、独立和自立。他们认为个人就是原子,不依靠任何人而存在,个人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信奉个人本位,自我中心。他们以子女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奋斗为荣,崇尚对抗、竞争,乐于谈论个人一己之见。在大多数的个人主义文化中,目标是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这些公民应当能够为个人的问题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个人空间和隐私方面。由于个人主义文化更重视个人自由,需要更大的物理空间和更高的隐私要求。西方人认为个人的事情没必要让别人知道,更不想让别人干涉,所以亲人间界线划分明确。家中个人的卧室、办公室都是私人空间,扎堆被看作是一种侵犯行为。对孩子也非常尊重,孩子婴儿时大部分单独一个房间,不和父母睡在一起。一般朋友、同事关系不密切,不喜欢承担太多的义务,相互送礼不重,请客不讲究排场。强调个人奋斗,尊敬依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人。

    对集体主义文化来说,私人空间和隐私不太重要,群体间亲密接触,没有太多的隐私。与朋友的友情越深越好,愿意为朋友做出牺牲,讲哥们儿义气,送礼偏重于送重礼,请客讲究丰盛。家和办公室不太私人化,可以用来会客,在办公室与伙伴的交往中新的观点得到讨论,冲突得以解决,因而喜欢热闹、扎堆,对于在拥挤时的碰撞不那么反感。家长进孩子房间时不用敲门,因为孩子是自己的,“不用客气”。中国有俗语说,“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

    3.时间观念方面。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更注重过去,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知足常乐”。正如美国人类学家Hall所说,美国人“喜欢朝前看,几乎总是着眼于未来”。他们大部分人对现实不满,喜欢新颖,追求变化,人们的生活受限于严格、精确的时间安排。所以,办事情不遵守时间和不预约就敲别人家的门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中西文化在以语言表达时间概念的时候也不尽相同,如果有人问一位美国人:“What time should we come to dinner?”他可能有两种回答,如果他真心实意请你共进晚餐,他会给你一个具体时间;如果他并没有诚意,便会说:“Anytime!”而在中国文化中如果回答“什么时间都行”,往往意味着诚恳的邀请,主人不愿意给客人时间上的限制,觉得不太礼貌。又如,关于“oJd”一词,出于东西方不同的时间取向,东方为过去时间取向,表现为尊重传统,尊敬年长者,重视过往经验,东方人觉得老是智慧的象征,所以称“王老,张老,老师傅,老干部”等认为是敬重。西方则完全不同,西方人所奉行的是未来时间取向,他们勇于创新,乐于冒险,喜欢年轻的势力,老年人在西方是无用的代名词之一,所以才有委婉语“senior citizen”一词来称呼老年人。如果不顾文化内涵直说“old people”则会触犯到西方的老年人。

    4.语言方面。语言的使用与本族文化的哲学和宗教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价值观念制约着人们的言语行为。天人合一思想决定了中国人重整合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以及语言观都倾向于整体,求笼统,求综合,有别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观。西方天人相分的思维决定了西方人重个体、求明确、求具体和直线式思维方式及言语观。例如,英语在语言使用上遵循先“个体”后“整体”的顺序,而汉语是先“整体”后“个体”或先“整体”后“局部”;又如姓氏和名字,汉语先姓氏后名字,即先家庭后个人,而西方语言则是先名字后姓氏,即先个人后家庭。在与人沟通方面,西方人沟通倾向于直接、明确和个人化。表现为: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主要内容放在句子的开始,直线式思维,无论爱或恨,敢于直接宣扬和推销自己;中国人沟通用复杂的方式,看重面子,不直接拒绝别人,以含蓄的“通过字里行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意思时先铺垫,后主题。思维是迂回式、隐喻式的。

    再如,中西方在赞扬的对象、方式以及对称赞的反映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对称赞行为诠释及回应方式的不同源于中西心理文化特点的差异。中国人特有的心理文化特点是羞于直接表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异性的喜爱、思念等,不像西方人那样洒洒脱脱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中国人偏向于采取含蓄委婉的方式以适应群体取向。面对他人称赞时,中国人倾向于使用不接受策略或自贬策略,而西方人倾向于以礼待礼,使用接受策略。中国人对别人的称赞不予正面接受,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而是接受赞扬的方式不同,所传达的是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谦逊在中国人眼中素来是一种美德。在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我们了解到传统的价值观是文化差异的主要根源,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文化差异的核心。文化全球化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了互相学习、彼此交流、共同发展的机遇。人们在交流中理解,在对话中融合,在沟通中互补,在合作中双赢。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以及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相互交往的强烈愿望,并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达成共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做一个立足民族本土文化,又兼容全球多元文化的高层次跨文化交往的现代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