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根据现代知识观,人类的知识广义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知识与人们日常使用的知识概念较为一致,也称为狭义的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它基本上与传统教育心理学中所使用的技能概念相吻合。根据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指向性,程序性知识又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img11

    

    图5-1 “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及其网络或图式等方式在头脑里进行表征的。

    (一)命题

    命题指语词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往往传达一定的信息,隐含一定的意义。人们可以通过命题来认识事物,获得某种知识经验。因此,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说乃是命题的学习,陈述性知识在人脑中存储的基本形式是命题。

    (二)命题网络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三)图式

    现代认知心理学区分了两类图式。一类是关于客体的图式,另一类是关于事件的图式或做事的图式。整块的知识用图式表征。图式对于新信息的组织和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的图式可以“同化”新的信息,在同化新信息的同时,图式本身也不断得以丰富、发展、改进。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在奥苏伯尔的学习论中,知识和意义是等价的。其区分了言语材料的逻辑意义、潜在意义和学习者个体的心理意义。逻辑意义相当于人类的知识;潜在意义是指在个体具有适当原有知识条件下能被个体同化的人类知识;心理意义指个体所习得的知识。下面先解释三类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然后介绍奥苏伯尔的同化论,用同化论思想解释各种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

    (一)三类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1.符号表征学习

    符号表征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在任何语言中,单词可以代表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观念世界的对象、情境、概念或其他符号,这种代表关系是约定俗成的。符号表征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的相应等值关系。

    2.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叫概念的形成,一种叫概念的同化。前者是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由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后者是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理解新概念。

    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必须建立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关系或把握两个(或两个以上)特殊事物之间关系的活动。这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学习类型。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概括性命题学习;把握两个或两个以上特殊事物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非概括性命题学习,这种学习只是一种陈述学习。

    (二)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

    奥苏伯尔用同化的思想系统地解释命题知识的学习。由于命题是由概念构成的,而概念的定义本身也是一种形式的命题,所以此处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也包含了概念的同化过程。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大致可构成三种关系,下面分别论述这三种形式的命题学习。

    1.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者将概括程度处在较低水平的概念或命题,纳入自身认知结构中原有概括程度较高水平的概念或命题之中,从而掌握新学习的有关概念或命题。按照新知识对原有知识产生影响的大小,下位学习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派生类属学习,即新学习的知识仅仅是学习者已有概念、命题的一个例证或一种派生物。这种学习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使原有知识获得了证实或扩充。另一种是当学习者获得一定的类属于原有概念或命题的新知识以后,将自身原有的概念或命题进一步精确化,使其受到限制、修饰或扩展,这种学习称为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在学习者已经掌握几个概念或命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个概括或包容水平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如学习者在熟悉了“感知”、“记忆”、“思维”这些下属概念之后,再学习“心理过程”这个概括程度更高的新的概念。

    3.并列结合学习

    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许多新命题和概念的学习都产生这类意义。它们与上位命题或下位命题不同,不能与认知结构中特殊有关的观念相联系。在并列结合的命题学习中,由于只能利用一般的和非特殊的有关内容起固定作用,因此对于它们的学习和记忆都比较困难。

    (三)同化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对猜测学习者头脑内部的机制,只强调研究所施加的刺激和所引发的可观察行为之间的关系。同行为主义心理学相反,认知心理学强调研究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上面提到的类属过程、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都是内部的认知过程。我们强调,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并且必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意义学习才能实现。这种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新旧意义的同化,进而形成更为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

    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它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即有意学习的心向;强调潜在有意义的新观念必须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有潜在意义的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与此同时,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有质变又有量变。

    总之,在人类的认识运动中,奥苏伯尔提出的几种同化模式体现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依据的辩证思想。这几种同化模式较具体地描述了人的认识如何通过不同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认识图式。

    (四)“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六步三段两分支”模式介绍见本章第一节。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相比,“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的优点在于:

    1.传统教学过程模式着眼于教师的行为;该模式则着眼于师生的双向活动。该模式认为,学习有自身的独立过程,而教本无独立过程,它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是为学而服务的,离开了学,就没有教。

    2.传统教学过程模式没有知识分类学习的思想:该模式反映了知识分类学习的思想。自第四步之后开始,学与教分为两支:一支代表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即第五步(对复习与记忆提供指导)、第六步(提供提取知识的线索);一支代表程序性知识的学与教,即第七步(引出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第八步(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促进迁移)。

    3.与传统教学过程模式相比,该模式能清楚地解释基本课型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及时间分配,它反映了一定教材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教学任务与特点,故其结构即教学过程会有相应的变化。而该模式为几种基本课型提供了可选择的教学步骤。

    三、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这里讲的策略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学习策略是学生采用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与学的策略都应当建立在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上。根据认知心理学揭示的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规律,提出以下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一)促进简单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简单的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符号表征学习和事实学习。这类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于保持,也就是说,它们的遗忘速度快,而且遗忘率高。在这类知识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记忆的策略或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记忆习惯十分重要。心理学研究证明,有效且适合学习与记忆简单陈述性知识的策略或方法如下:

    1.复述策略

    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例如,学生为了记住外语单词,必须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念单词;背诵一首古诗,也必须多次重复。

    2.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记忆术是典型利用精加工的技术。

    3.组织策略

    组织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组织策略的实质是发现要记忆项目的共同特征或性质,从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目的。

    (二)促进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在复杂知识的学习中,学习的实质是习得言语材料中的意义。意义如果以命题网络或认知图式贮存,则能持久保持且易于提取和应用。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同样利用上述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但应用的目的和条件不同。

    1.复述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做摘录、划线或圈出重点等。研究认为,六年级以下的学生不能可靠地确定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因此年级较高的学生采用划线的学习方法效果较好。划线与其他符号注释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

    2.精加工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精加工策略包括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

    做笔记是心理学中研究较多的精加工技术,维特罗克称之为生成技术。研究表明,笔记有助于指引个人的注意,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讲课速度不宜过快;(2)重复比较复杂的材料;(3)把重点写在黑板上;(4)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和便于复习的笔记;(5)为学生做笔记提供结构上的帮助,如列出大、小标题,表明知识的层次。

    3.组织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可以采用列课文结构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结构提纲提供大小标题及其层次和序号,可以使读者清晰地感知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在讲课时,也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内容结构提纲,为学生学习这种方法提供示范。

    有心理学家建议采用如下步骤训练学生列结构提纲:

    (1)给学生提供较完整的结构提纲,其中留出一些下位的细目空位,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或听讲填补这些空位;(2)提纲中只有一些大标题,所有小标题要求学生完成;(3)提纲中只有小标题,要求学生写出大标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