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苏子降气汤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苏子降气汤

    

    【来源】

    本方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原名紫苏子汤,原文如下:

    治脚弱上气,昔宋湘东王在南州,患脚气困笃,服此汤大得力。

    讲解

    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男、妇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疼脚弱,肢体倦怠,腹肚疞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1.主治疾病的部位 胸膈、中脘、胁下、心腹,可用胸腹概之。

    2.主症分析 喘促短气、心腹胀满、咳嗽痰涎等均为寒痰在肺的表现;肢体浮肿为肾阳不足,气化无权,水湿内停所致。

    【组成】

    紫苏子 半夏各一升 前胡 厚朴 甘草 当归各一两 橘皮三两 大枣二十枚 生姜一斤 桂心四两

    1.苏子为化痰药,其性辛温,归肺、大肠经,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其主治特点是肺与大肠的疾病均可治疗,其润肠作用对于肺气的顺降有较大的意义,当然也与本品降气化痰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张从正的名方三子养亲汤即为本品与莱菔子、白芥子组成。

    2.方中半夏需汤洗,何谓汤洗,即开水烫洗。与现在不同,现在多姜制以降低毒性。在其加工过程中,毒性降低了,但其疗效也降低。所以有不少的医生,特别是民间中医,用生半夏入药者也很多,谓生品的疗效确实好。

    3.厚朴需姜制,姜制后,其对咽喉的刺激作用几乎消失。

    4.肉桂去皮,是指去粗皮,即所谓的官桂。粗皮中含有的挥发油较少,疗效较弱,故去之,可保证疗效的发挥。

    5.当归虽为补血药,但在《本经》中谓本品主治“咳逆上气”。以前在医院实习期间,有一老中医治疗感冒后咳嗽确有疗效,咳嗽日久者多加当归,询之相告:当归活血,长期咳嗽多与瘀血有关。当时并未提及《本经》的记载,但现在看来,当归治疗咳嗽的渊源是《本经》,理论是活血,也可以理解为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

    6.方中苏子、半夏、前胡、陈皮、生姜治痰,在肺、在上。肉桂、当归纳气平喘,在肾、在下。厚朴降气平喘,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诸药共用,主治上实(痰)下虚(肾虚)之痰喘证。

    【剂量】

    1.本方为唐代方,其剂量单位与东汉相当,剂量换算如下:苏子、半夏各130g,陈皮90g,当归30g,甘草30g,前胡、厚朴各30g,肉桂120g,生姜500g,大枣80g。

    2.现临床用汤剂时参考剂量为:紫苏子、半夏各10~20g,陈皮9~15g,当归6~12g,炙甘草3~9g,前胡、厚朴各6~12g,肉桂9~15g,生姜30g,大枣10g。

    【用法】

    上十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1.本方需久煎,由“一斗三升”煮取“二升半”可知。

    2.“二升半”分五次服,日三夜二。服法特殊:一是每次服用量较少,仅半升;二是服用次数多,且需夜间服用。每次少量服用可能与保护心功能有一定的关系,日夜不间断服药使药物在体内始终保持一定的浓度,作用持久。

    3.现代多常规水煎服,一般分2次服。

    【配伍】

    本方主治病证的病机特点有二个,一是上实,即肺有痰饮之邪,二是下有肾虚。本方的配伍特点就是这两组药物的配伍。

    【应用】

    本方原为上实下虚之痰喘证而设,症见痰涎壅盛,咳喘气短,胸胁胀满,腰膝酸软,肢体浮肿,下肢明显,大便或秘或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或沉。

    现代多用本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等属上实下虚之痰喘证者。对于三叉神经痛、冠心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亦有使用本方取效的报道。

    掌握此方的应用,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上实证,即痰涎壅盛于肺。此类患者大多病程较久,具有咳喘、咳痰等明显的症状,同时伴有胸闷、胸胁胀满、背部发紧、怕冷等。①咳喘:咳声重着,呈老病腔,常因痰或风冷的刺激而发作,痰涎咳出后咳嗽方止。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活动或劳累后加重。②咳痰:痰声漉漉,痰量较多,色白,质稀易咳,或带有泡沫,晨起咳痰明显。

    二是下虚证,即肾阳虚。与呼吸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脏器,一个是肺,主气,司呼吸,一个是肾,主纳气,使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肾气虚,不能纳气于下焦,多出现气促、呼吸表浅的症状。肾阳不足,温化无力,从而导致痰饮内停或水湿内停,症见腰膝酸冷、下肢浮肿而沉重无力、小便清长或滴沥不畅或夜尿增多。

    三是全身症状。由于上有痰饮为阴邪,下有阳虚,故此类患者多表现为阳虚寒湿内停的表现,如怕冷明显,面色虚浮或黧黑,头晕头重,纳差乏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或秘或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苔白腻或水滑。

    总之,这样的病人均为正虚邪实,正虚为肺肾俱虚,邪实为上有痰饮壅聚于肺,下有水饮泛溢为肿。就现代医学的观点而言,呼吸系统疾病久病累及心脏,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即为肺心病,这样的患者最为多见。

    本方的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如李经杭采用苏子降气汤为主方并随证加减治疗痰浊阻肺,肺肾两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49例,服药2~3个疗程后,显效90例,有效42例,总有效率达88.6%。(《江西中医药》,2008;8:43)

    【加减】

    1.对于痰涎量多者,以本方加莱菔子、白芥子,即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合用后,其祛痰之力增强。

    2.对于寒象较重者,以本方加附子,其温里散寒作用增强。此外,附子还具有强心作用。

    3.气促而呼吸表浅者,加沉香,以增强温肾纳气之功。

    【名家论述】

    1.《血证论》清·唐宗海 气即水也,水凝则为痰,水泛则为饮。痰饮留滞,则气阻而为喘咳。苏子、生姜、半夏、前胡、陈皮,宣除痰饮,痰饮去而气自顺矣。然气以血为家,喘则流荡而忘返,故用当归以补血。喘则气急,故用甘草以缓其急。出气者肺也,纳气者肾也,故用沉香之纳气入肾,或肉桂之引火归元为引导。

    2.《成方便读》清·张秉成 夫风邪外来,必先犯肺,于是肺中之气壅而不行,肺中之津液郁而为痰,故喘嗽不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虚则大肠不润,故大便不利,甚则引动下焦虚阳上逆,而为呕血等证。先哲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之论,虽证见痰血,仍必究其受病之源。方中苏子、前胡、厚朴,皆降气之品,有疏邪之能,半夏、橘红化其痰;火载血上,故以肉桂引火归元,当归导血归经;上下交病者治其中,故以甘草培中补土;加姜煎者,病因风邪而来,仍不离辛散之意耳。

    3.《岳美中医案集》今·岳美中 本方以苏子为主,其主要作用有三:一为除寒温中,一为降逆定喘,一为消痰润肠。苏子得前胡,能降气祛痰,驱风散积;得厚朴、陈皮、生姜,能内疏痰饮,外解风寒;得当归,能止咳和血,润肠通便;得肉桂,能温中散寒。加沉香纳气入肾,同肉桂相伍,治上盛下虚,更为有力。此方有行有补,有润有燥,治上不遗下,标本兼顾,为豁痰降气,平喘理嗽,利胸快膈,通秘和中,纳气归元之方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